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2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春耕,楊貴興將耕牛留在家里,他帶著妻子靈活穿梭于亂石之上的蘋果林間,修枝、除草……呵護即將綻放的白色蘋果花。
40歲的楊貴興生于中國西南邊疆云南省蒙自市西北勒鄉,這里處在北回歸線上,也處在了中國喀斯特石漠化最為嚴重的區域。
圖為3月17日,40歲的楊貴興在地里勞作。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蘋果喜溫涼,適宜種植在溫帶。記者近日探訪西北勒鄉,“中國最南端的蘋果”頑強地生長在西北勒鄉的石頭旮旯里,破解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區減貧難題。
“春耕犁地,一邊犁一邊哭。”小時候,楊貴興與耕牛有著痛苦的記憶,亂石鑲嵌在土地上,盡管他小心翼翼地使喚耕牛牽犁前進,不免會抵上堅硬的石頭。“犁弄壞了,我就要挨父親一頓打,牛也會被抽上幾鞭子。”
圖為3月17日,西北勒鄉一處平整過的蘋果地。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以往春耕,楊貴興家至少要被喀斯特巖溶碎石弄壞兩個犁。勞神費力犁出來的土地卻只能播種上玉米,他告訴記者,“土層不到一米厚,土質稀松留不住水分,只能種點耐旱的玉米,收成少得可憐。”
他家有40畝土地,每年收獲的玉米僅夠填飽人的肚子,再喂上一頭豬。“令人絕望的是,土里的石頭竟會不斷長大,后來才知道這是‘水土流失’。”
“西北勒”在彝族語言里本是“山多樹多的地方”。但上世紀中葉,當地大量砍伐喀斯特山體上的灌木,斜坡種植,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劇。
圖為3月17日,當地村民楊貴興的妻子在蘋果田里勞作。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云南省地理科學研究所教授王筱春介紹,喀斯特巖溶地貌土壤層薄,一旦森林植被遭破壞,水土極易流失,造成石漠化,不能涵養水源也無法生產農業作物。“在中國西南部省區廣西、貴州、云南存在大面積石漠化區域,均伴隨有普遍貧困。”
2014年,中國脫貧攻堅開啟前夕,西北勒鄉2100多戶人家中就有1999戶是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高達94%,成為云南省476個脫貧攻堅鄉之一。
近年來,當地探索石漠化治理之路,種植松木修復生態、挖水窖引水儲水、實施以蘋果種植為主的石漠化治理項目。
西北勒鄉平均海拔2015米,氣候冷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蘋果種植,1996年就有鄉民試種蘋果獲得成功。
八年前,楊貴興與部分鄉民從西北勒鄉政府免費領取蘋果苗木,并在農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將玉米地改為蘋果林。四年后,楊貴興的40畝蘋果樹第一次掛果,當年收入近5萬元(人民幣,下同)。
至2019年,西北勒鄉蘋果種植面積近5萬畝,掛果面積超過2萬畝,總產量10000噸,產值超過8000萬元。除蘋果之外,當地還因地制宜種植了烤煙、萬壽菊等經濟作物。
如今,西北勒鄉水土流失情況大為改善,石漠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與此同時,西北勒鄉年人均純收入超萬元,全鄉已于2017年實現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9%。
今年春耕期間,西北勒鄉蘋果小鎮開工建設,包括有矮化密制示范種植基地、電商冷鏈物流交易中心、種植區水電路配套設施等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帶動民眾實現增收致富。
相關標簽:云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