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1-06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在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奪火鄉高谷堆村,村民展示收獲的小米。新華社記者 曹 陽攝
2019年是糧食流通加快推進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年,也是深化糧食儲備制度改革之年。5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科學確定糧食儲備功能和規模,改革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健全糧食儲備運行機制,強化內控管理和外部監管,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新一輪糧食儲備制度改革大幕就此開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中央儲備和省、市、縣三級地方儲備體系,糧權分屬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通過建立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調控市場、穩定糧價的協調效應。”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軍說。
2019年,中央儲備規模保持穩定,地方增儲任務全部落實到位,糧食儲備規模進一步充實。糧食儲備品種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比例超過70%,京津滬渝等36座大中城市還建立了面粉、大米等成品糧儲備。
同時,糧食儲備結構布局更加合理,中央儲備主要布局在戰略要地、糧食主產區、交通要道和有特殊需要的地區;地方儲備重點保障大中城市、市場易波動地區、災害頻發地區和缺糧地區。
此外,突發事件應急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我國在運用糧食儲備體系穩定糧食市場、糧食供應的同時,還針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引起的糧食市場異常波動,建立起相應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在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10天至15天應急成品糧儲備,形成糧食應急保供網絡體系。
改革是始終貫穿糧食儲備發展過程的一條主線。現有糧食儲備制度是在糧食流通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逐步建立,并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的。當前,又到了糧食儲備制度改革的關鍵期。
首先,雖然糧食連年豐收,儲備規模不斷充實,但當前國際國內環境錯綜復雜,糧食供求中長期將處于緊平衡,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仍然不夠穩固。其次,隨著糧食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糧食儲備作用將更加凸顯,現有糧食儲備管理制度存在深層次矛盾,一些地方儲備落實不到位。同時,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迫切需要完善儲備管理制度、擴大優質糧食供給,滿足消費提檔升級需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糧食供需動態平衡,確保農民能種地、會種地、種好地,居民吃好糧目標實現。
糧食儲備制度改革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目前糧食儲備制度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重點和難點并存,要敢于面對困難迎難而上,敢于面對危機挺身而出,敢于勇擔責任啃硬骨頭。要以服務宏觀調控、調節穩定市場、應對突發事件和提升國家安全能力為目標,科學確定糧食儲備功能和規模,改革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健全糧食儲備運行機制。
今后要完善糧食儲備法律法規,加快提升依法管糧管儲水平,依靠法治手段確保儲糧安全。如今,中央儲備糧有明確的儲備管理相應法律,但數量龐大的政策性糧食卻缺乏獨立專門的法律保障,有必要通過糧食法律法規建設,使得糧食收儲以及日常倉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在規范糧食儲備工作的同時,提高整個糧食體系運轉效率。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