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1-06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
轉過山腳,透過茶叢,幾幢樓房躍現眼前;再往里走,大片茶山告訴我們:重慶市萬州太安鎮鳳凰社區到了。
鳳凰社區平均海拔較高,溫暖的氣候,充足的光照和水分,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原先70%的農戶收入低微、沒有存款,因為種植茶葉,現在70%的農戶成了富裕戶。
一棵小茶樹,種出了大文章。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這得益于我們在‘三變改革’中,積極探索合股聯營模式的結果。”說起如今的好收成,社區干部道出了其中的答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區群眾深知,想要長久穩定,還得依靠土地,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可發展什么產業呢?經過走訪和外出參觀取經,鳳凰社區因地制宜,決定把原來閑置的老茶山重新利用起來發展茶葉。
思路一明確,社區黨總支一班人立說立行。隨后,經過引進業主持續打造,茶園漸具規模。同時,結合正在開展的“三變改革”,圍繞茶葉、鄉村旅游產業,積極探索多種合股聯營模式。
“第一步就是探索資源變資產。”社區干部介紹,社區將部分農民閑置可利用的耕地、林地入股到“鳳凰花果山”景區,實行入股保底分紅,每年按照田、地、林地不定的價格給農戶分紅,并且確保分紅額度年增幅不低于5%。
同時,是以集體資產入股。將社區集體房屋、司南古祠等經營性固定資產入股重慶玖鳳旅游公司,發展鄉村旅游,每年從景區門票收入分紅6%,且保底收入不低于12萬元。原段家村集體茶葉基地入股重慶玖鳳旅游公司,每年為社區全體股民每股分紅2兩茶葉實物,段家村集體每年保底分紅10萬元。
不僅如此,社區還在資金變股金上進行大膽探索,把集體和農戶閑散資金變為股金。2016年,社區集體投入52.5萬元,聯合重慶云晟建設公司、重慶藝華建設集團組建了鳳凰自來水公司,總投入150余萬元,社區占股35%,幾年來,每年分紅近10萬元。社區集體出資45萬元控股90%,組建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公司,開展茶葉、李子基地栽培、除草、施肥和采茶等農業生產勞動服務,當年實現社會化服務純收入12萬元。與此同時,將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生產發展扶持類專項資金,量化為村集體或貧困戶的股金,以此撬動農戶、村集體、經營主體、金融機構等社會資本入股,財政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此外,還積極探索農民變股東。通過“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支部+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等多種發展模式,引導貧困戶自愿將資金、資源、資產、勞動力等入股到經營主體,變為股民,參與分紅。2018年,社區1社86戶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社區集體40萬元現金入股共同新建有機茶葉基地,預計4年投產后,每年茶園收入150萬元以上,利潤30萬元,農民和社區集體按股分紅。
據介紹,社區還積極開展配套改革。萬州涉農銀行機構與重慶市農擔公司為9個社區“三變”改革經營主體融資貸款320萬元。萬州區所有涉農改革事項都在鳳凰社區試點。鳳凰社區是萬州區黨建示范點、鄉村振興鄉村善治示范點。實施了涉農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人行便道建設、危房改造等小微型項目向鳳凰社區重點傾斜,由集體經濟組織承接;農業設施用地、旅游用地等用地指標給予鳳凰社區充分保障。
如今的鳳凰山上,產業興旺,百姓富裕的圖景正在變為現實。
相關標簽:萬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