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10-29 作者:佚名 來源:新疆日報
金秋時節,新疆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闊克卓爾尕村迎來了豐收季,在一片優質牧草地里,打草機和打捆機先后駛過,四五十厘米高的牧草被收割,遠處一捆捆草堆放在草原上。
多班·布哈坦卷起衣袖,跟著打草工人一起忙活。
今年雨水充沛,加上科學種植,多班測算,草場產草量將達到每畝1000公斤,年產量比前兩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他算計著,等今年牛羊出欄后,還剩70只(頭)牛羊過冬,草料儲備充足。
多班是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齊巴爾窩依村牧民。6年前,他還過著辛苦的轉場生活。“以前我們家三四月開始轉場,到11月才能回到村里,風里來雨里去非常辛苦,收入也不穩定。前幾年,響應政府號召,我們對牲畜進行了品種改良,發展舍飼圈養,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今年,我準備賣掉12頭牛,收入最少在10萬元以上,再加上賣牛奶一年能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多班說。
這些年,發展舍飼圈養的多班把小畜換成了大畜,又將大畜進行了品種改良,現在僅品種牛就養殖了三四種。
“養一頭牛的收益頂養十幾只羊,養殖10頭牛就相當于養殖了上百只羊。相較而言,10頭牛比較好管理,而品種牛又比土牛的收益好很多。”說起養殖品種牛的收益時,多班為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日常生活中,多班一有空就會學習畜牧業養殖知識,靠著一股愛學習、愛鉆研的勁頭,他建立了飼草料基地,建起青貯窖,給牲畜儲備過冬的草料。同時,他積極給家里的牲畜投保,不用擔心因意外狀況發生造成大額經濟損失。幾年來,多班在牧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舍飼圈養的精養模式,從2012年年收入不足5萬元到去年收入突破30萬元,他成了當地靠養牛致富的“牛人”。
“為了更好地養殖改良牛,我種植了100畝青貯玉米,如果豐收,每畝產量可達10噸。一頭牛一天能吃15公斤飼草料,算下來一頭牛一年的飼草料消耗在1800元左右,產的小牛犢平均每頭能賣到7500元,品種牛的成長速度比較快,所以出欄早。除去成本,每頭牛每年的純收入在四五千元,收入比土牛高多了。”多班說,“現在,我們村這邊又建立了收奶站,牛奶出售也不成問題。而且這兩年縣上旅游業發展也好,我們做的奶疙瘩、酥油都很受歡迎,相信今后的收入會越來越高,日子會越來越好。”
如今,福海縣委和縣政府鼓勵牧民進行規模化養殖,支持大家“抱團取暖”,成立合作社,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牲畜,逐步形成產業鏈。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