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9-05 作者:佚名 來源:陜西網
核心提示: 一朵朵美麗的“香菇傘”,正成為當地群眾脫貧的“致富傘”,越來越多的農戶通過種植香菇走上了一條穩定的增收致富之路。
“幫助深度貧困戶盡早脫貧,防止脫貧群眾再返貧,才是我們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辛群良說這話的時候目光特別堅毅,50歲的他,在陜西省藍田縣藍橋鎮獅峰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上已經干了17年。
9月4日10時許,走進藍橋鎮獅峰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藍田窄峪種養專業合作社),呈現一片忙碌的景象,女工們正將剛剛采摘的新鮮鮮菇進行分揀,身后的大棚架子上密密麻麻的白色菌棒袋層層分立,開柄展傘。一根根菌棒上一簇簇、一叢叢的“致富傘”長勢喜人。
見到辛群良時,他正在跟村民一起給前來拉貨的客商裝車,分類好的一框框香菇在道路兩旁堆放有序。在他忙碌的間隙,記者和一旁同樣是等待辛群良的客商“閑聊”了起來。
小伙子30出頭,自稱姓楊,在辛家廟從事食用菌批發生意已近十年,每天都要從這里拉走三四千斤的鮮菇。他稱在這里“拿貨”之前,都是從河南靈寶進貨,自去年發現這里“新貨源”后,變成了獅峰村的“老顧客”。
楊老板稱,藍橋鎮地處秦嶺腹地,群山環繞,植被茂密,氣候濕潤,水源純凈,晝夜溫差較大,是適合食用菌生長的優生區域,這樣的環境長出來的香菇朵形圓整、花紋自然、脆嫩爽滑、芳香肉厚,品質好,自然很受市場歡迎。
聊得正在興頭上,不覺天空飄著的小雨漸漸變大,貨車已經裝滿。
當下,香菇生產遍及全省各地,如何聚焦香菇產業,“種”出特色,在市場大考中交出滿意答卷,最終還要用品質說話。
和辛群良約定的采訪,因為他的忙碌,不斷被打擾。得知記者想了解脫貧工作相關情況,他找人喊來了大棚內務工的李宏民。
53歲的獅峰村村民李宏民家里距離獅峰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約七八公里,得知記者要采訪,顯得有些拘束,因患有輕度聽力障礙,在熱心村民的幫助下,才了解到他家的大致情況。
李宏民家里6口人,父親已85歲高齡,年邁多。黄拮佣墯埣玻顜缀醪荒茏岳,洗衣做飯等日常家務都幫不上忙。三個孩子,一個上初中,兩個上小學。一家人住了三間磚混平房,屬于在冊低保貧困戶。
李宏民本人文化低,無任何技能,過去靠種六七畝山地和上山挖藥材維持生活。
在照顧年邁父親、患病妻子的同時,他于2018年開始在產業園就業,經技術員培訓,目前已掌握了菌棒注水技術,月均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預計2019年底,產業園務工、分紅、轉移性收入等家庭總收入可達48000元左右。
辛群良介紹,包括李宏民在內的低保戶貧困戶,獅峰村還有14戶43人,通過在食用菌種植基地務工和按期分紅,有望如期實現脫貧。
據了解,獅峰村食用菌產業園和移民搬遷配套產業園,吸納134戶重點幫扶戶、26戶在冊貧困戶入股,共建食用菌大棚234個,其中獅峰食用菌產業園2018年分紅16萬元,分發工資57萬元,移民搬遷配套產業園建設大棚100個,投產香菇菌棒30萬袋,幫扶70戶貧困戶,保證移民搬遷社區和下年度產業運轉經費。
一排排大棚鱗次櫛比,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淺褐色的香菇升柄展傘,圓鼓鼓沁香誘人,一派生機勃勃。在獅峰村的香菇產業示范帶動下,藍橋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食用菌小鎮。一朵朵美麗的“香菇傘”,正成為當地群眾脫貧的“致富傘”,越來越多的農戶通過種植香菇走上了一條穩定的增收致富之路,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勾勒出一道幸福的農村美景。
藍橋鎮黨委委員樊超介紹,在圪塔廟村扶貧產業園,對社會幫扶捐贈資金和28戶貧困戶入股資金進行捆綁,建設食用菌大棚20個,已投產香菇菌棒6萬袋。在北溝村和新店子村,對23戶62人在冊貧困戶產業資金與個體資金進行整合,發展建設2個食用菌產業園,吸納貧困戶就近務工和按期分紅。
自2017年以來,藍橋鎮共發展食用菌產業大棚525個,占地面積258畝,共投產菌棒211萬袋(其中蘑菇135萬袋、香菇72萬袋、木耳4萬棒)。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鎮食用菌產值約2000萬元,入股貧困戶210戶。
通過前期示范引領,藍橋鎮吸納返鄉創業人員建成食用菌基地3個,外地創業者建成食用菌基地4個。計劃明年擴大規模再發展食用菌500萬袋以上,形成多元化、規;、集約化發展區域,幫群眾拔去“窮根子”,栽下“搖錢樹”。
相關標簽:藍田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