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9-05 作者:佚名 來源:農村大眾報
初秋,在山東省曲阜市尼山鎮尼山紅四季葡萄休閑示范園里,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一穗穗夏黑葡萄剪下來,仔細檢查后,再裝到原來套的袋子中,他們要確保這些即將外運的葡萄足夠晶瑩剔透、顆粒飽滿,挑揀完畢的葡萄還要經過綠色食品認證、甜度測試等一系列檢測,才會被貼上“尼山紅葡萄”的專屬標簽。
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時節,“尼山紅葡萄”因品質高、口感好、綠色無公害而遠近聞名,示范園里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我們的陽光玫瑰賣到40元一斤。”示范園負責人郭建偉介紹說,示范園葡萄種植面積達210畝,有夏黑、陽光玫瑰等6個品種。不過在當地一些農民眼里,示范園的做法有些“另類”:“大家都在拼命提高產量,他們卻在搞減產,真是奇了怪了。”
“有些農戶從開始種植到現在,只注重產量,對葡萄的串行和顆粒大小從來沒有注意過。種出來的葡萄每串都長得不一樣,有的擠在一起,有的一串上面只有幾粒。”郭建偉對記者說,示范園的葡萄要求每串花穗只留穗尖3—4厘米長,疏果只留40—50粒。而曲阜慣常的做法是,留穗尖10厘米,疏果到80粒左右。
結合葡萄專家傳授的先進種植理念,示范園一直在“減產”上做文章。“在葡萄開花的時候,只留3—4厘米長的穗尖,其余的剪掉,以保證充足的養分供給。”郭建偉介紹,到坐果的時候,還要進行兩次蔬果。第一次,一穗葡萄只留10個分枝,每個分枝上留的葡萄也是有要求的,比如第一個分枝留6粒,依次往下遞減,到最后2個分枝,只能留2粒。第二次疏果則是把長得小的粒、擁擠的顆粒剪掉,確保葡萄顆粒均勻,粒間都有空隙。“按這樣的標準種出來的葡萄不僅外形漂亮,顆粒飽滿均勻,甜度也更高,不易生病蟲害。”
一次剪穗、兩次疏果,會不會增加示范園的人工成本?郭建偉回答說,不論剪穗還是疏果,都是給葡萄樹“減負”,用工不是很多。而且按這種模式栽培的葡萄樹、葡萄都不容易發生病蟲害,基本不用打藥。他按照常規種植方法一星期要打一次藥估算了一下,僅節省的農藥和打藥的人工這兩項,就比傳統種植模式畝均少花2000元。
“一味追求產量必然帶來質量下降。”曲阜市農業農村局蔬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宋尚龍說,要提高葡萄收益,需要為葡萄樹“減負”,并實現“五個轉型”:從追求產量轉向追求質量,從依靠勞力轉向技術,從單一種植轉向多種經營,從靠天吃飯轉向可控農業,從普通農產品轉向綠色農業。
示范園也是這樣做的。郭建偉以陽光玫瑰舉例說,采購商對葡萄的要求非常苛刻。在采購商眼里,葡萄的標準穗重是1.5斤,一級果的粒重要達到10克以上,10克以下就是二級果,而一斤一級果和二級果之間的差距是10元錢。他說,示范園的一級果率是80%,而常規栽培方式的一級果率有20%就不錯了。
“從市場反應來看,消費者非常認可我們努力的方向。”郭建偉說,僅就夏黑而言,傳統種植模式種出來的葡萄畝產6000—8000斤,售價3—4元,而示范園種出來的葡萄,產量在5000斤左右,售價15元。“產量雖然下降2000斤左右,但畝均最少也能多收入4萬元。”
相關標簽:曲阜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