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香蕉巴拿病也稱鐮刀菌枯萎病、黃葉病,由于最早在巴拿馬大面積發生而得名。我國在50年代引種粉蕉時發現,現已成為龍芽蕉(AAB),粉蕉(ABB)的主要病害,所有產區均有發生,使這兩種蕉無法大面積種植。臺灣學者發現的鐮刀菌第四生理小種危害的香蕉枯萎病,對所有香蕉,包括香芽蕉類(AAA)、龍芽蕉(AAB)、大蕉(ABB)都為害的品種盡管沒有在我國大陸造成危害,但也將是潛在的重大病害。筆者最早于1992年8月在順德市發現二株約1.5米高的香蕉,第四片以下均勻黃化,1997年在番禺市和中山市的蕉園也發現較多株發生葉片黃化,疑為被鐮刀菌第四生理小種危害的植株,故應對病害加以注意,以防此病成為香蕉的滅頂之災。
(1)病征該病最明顯的病征是葉片由葉緣向中脈黃化,有些比較均勻黃化,有些綠葉與黃葉部分區分明顯。葉片黃化后葉柄基部軟折凋萎,接著其他葉片相繼下垂,色澤由鮮黃變為暗黃,最后干枯。在中山市、龍牙蕉發病表現葉鞘散干,呈“散把”狀。假莖基部開裂,向內部至心葉,并向上擴展。后期感病植株雖可以抽蕾,但果實不能正常發育,葉片相繼枯萎后,但其球莖級可抽生新吸芽,絕大多數帶病,極少可以正常發育。
(2)病源及傳染途徑該病源為半知菌亞門的鐮刀菌,目前已發現有4個生理小種,第一小種危害大密啥(AAA)和龍牙蕉類(AAB)、粉蕉類(ABB),第二生理小種危害大蕉類(AAA),第三生理小種危害野生蕉類,第四生理小種危害包括香蕉(AAA)在內的所有香蕉。該病菌從根部入侵,受傷的根部受浸水均易感染傳染。病源體在香蕉木質部發展,堵塞維管束,并產生毒素,使之壞死。該病可由苗木、流水、土壤、農具帶菌感染,有明顯的發病中心。一般在雨季(5-6月)感染,10-11月發病高峰期。組培苗傷根,淋菌液處理,潛伏期可短至15天表現癥狀。
(3)防治方法從國外引入香蕉品種時必須應用試管引入,防止引入新病害,選不帶病菌的組培苗作種植材料,防止種源帶菌。發現病株要用除草劑殺死,并挖除就地燒毀,植穴用32.7%威百每667平方米300倍液5-10千克,亦可用棉隆,氯化苦埋入土壤消毒,也有在植穴施石灰,尿素進行消毒的報道,病穴可改種香大蕉,改善土壤理化條件,促進植株抗菌能力提高,使植株提早抽蕾早收獲,發病率高于20%時應改種水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