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推進農業標準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措施,控制農藥殘留量、減少有害物質,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晶、有機食品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近年來,因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其它有毒素、有害物質超標,導致的農產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與中國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因此,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積極實施標準化的管理,才能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一、葡萄生產的現狀
江蘇省句容市目前已建葡萄園5000畝左右,其種植規模、種植技術和鮮食葡萄的產品質量在省內處領先水平,從1990年開始,在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引進的日本先進葡萄生產技術的基礎上,首創早川葡萄標準化栽培技術,并在省內外推廣應用。
1990年初,句容市春城鎮丁莊和萬家只有兩農戶種植葡萄,但長期以來是分散經營,農民自產自銷,缺乏統一領導和組織,生產經營出現不平衡的現象。1993年以后以葡萄大王方繼生為主的少數幾個大戶,由于懂技術、會管理、按標準進行生產,生產出的葡萄品質好,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他們的葡萄按每公斤14元的價格上市,時間不長就被搶購一空,而一些小戶因為缺乏技術、不懂管理,產品上市無人問津,出現難賣現象,市場的現實使大家認識到,葡萄生產也必須按標準生產。1997年,種植戶在鎮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成立了葡萄協會。1999年,又成產了葡萄合作社,將生產技術上的合作進一步拓展到生產、管理、技術、標準、營銷等各個方面。園區現有種植戶300多戶,園區面積2200畝左右。合作社從生產到銷售進行標準化管理,實現五個統一,即統一定穗疏果、統一施肥標準、統一供藥用藥、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價格銷售。該園“繼生”牌葡萄每公斤售價在14元以上,種植戶每畝經濟效益在1萬元左右,比常規經濟作物經濟效益高出10倍以上。
二、無公害早川葡萄標準化已取得的成績
通過對《無公害農產品葡萄早川式栽培技術規程》標準的制定和對廣大葡萄種植戶的宣傳推廣,指導和促進無公害葡萄的生產,通過標準化推廣實施,提高了廣大農戶和各級農業科技人員的農業標準化意識,減少化肥農藥投入,推廣先進的施肥和植保技術,有利于生態農業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葡萄示范園的建立為蘇南地區開發利用荒坡野地,緩解丘陵山區水資源匱乏的矛盾,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致富農民提供了一種典型示范,同時對美化環境,改善生態也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將向人們展示一個集生態、旅游、觀光、高效的現代農業標準化示范園。
(一)葡萄農業標準化工作體系運行有序
一是部門配合,協同攻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組織科研攻關,協同合作,以生產實踐歸納的規范栽培體系為基礎,結合國內外生產技術發展動態與市場需求,參照有關標準,制定適合本地區推廣應用的早川式葡萄栽培的生產技術規程及相關標準,二是以點帶面,有序推進。經春城鎮、白兔鎮、行香鎮為項目示范點,結合農業結構調整,以標準的推廣實施為契機,推廣早川式葡萄栽培技術,以點帶面輻射全市。同時建好示范區無公害早川葡萄標準實施的技術服務網絡,做好技術服務及農資管理工作。三是廣泛宣傳,強化培訓。利用電臺、電視臺、逐級開展技術培訓,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四是加強考核,目標管理。做好項目的組織領導、規范實施、協調檢查等工作。
(二)建立了示范區進行典型示范
1.以農業標準化項目拉動農業標準化工作。為確保農業標準化項目的順利實施,拉動該區域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選擇了具有較好市場優勢的優良早川葡萄品種,開展無公害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通過制定方案,確保有計劃、有步驟實施。
2.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依托,確保農業標準的貫徹實施。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要將農業標準化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推動農業生產標準化,必須將依托單位轉移到農業產業化中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龍頭企業上來,采用“公司+標準+農戶”新的運營模式,運用經濟紐帶和標準紐帶,把葡萄合作社、農戶有機結合起來,使標準實施與經濟利益和生產效益掛鉤,使標準貫徹實施變成自覺行為。
3.建立了農產品標準體系,確保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在標準體系建設上,一是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二是建立體系框架。三是廣泛收集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國際標準和發達國家標準。四是成立起草小組制定標準。五是進行試驗示范。六是組織審定發布實施標準。
4.加強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是實現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基礎和條件,為此,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時,一是狠抓了現有基地建設,二是完善現有基地生產加工能力,擴大無公害早川葡萄生產。
5.實施品牌戰略開拓市場。貫徹實施無公害農產品標準體系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滿足市場需要、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合作社通過樹立“繼生”牌葡萄,實施品牌戰略開拓市場發展戰略。
6.建立農業監測體系,確保標準貫徹實施。貫徹實施農產品標準體系,關鍵的一環在于監測體系的建設和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
三、葡萄生產區存在的問題
句容市的葡萄標準化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突出反映在農業標準化的工作基礎還很薄弱,農產品的清潔生產問題仍未解決,農藥、化肥殘留和重金屬的檢驗、檢測、示范園區、基地建設仍未走上科技化、標準化管理的軌道,農產品標準和規程制定相對滯后,葡萄標準體系、保障體系還不完善,農業標準推廣實施力度不大,缺少必要的投入和有效的法律保障,這已成為葡萄產業發展的“瓶頸”。
句容市的葡萄雖然種植時間較長,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產業。但總體上葡萄的生產還是一種粗放式生產,靠一家一戶生產,靠農貿市場叫賣,葡萄合作社還是一個松散的農民組織,葡萄合作社還未發揮真正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不能適應農產品市場競爭的需要。我市葡萄生產品種單一,新品種引進遲緩,標準化水平較低,未形成有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創匯潛力難以發揮。
2.不能適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的需要。葡萄生產的質量安全標準滯后。
3.標準技術水平普遍偏低。葡萄生產現在雖然有一些標準,但是標準數量少,體系不健全,特別是缺少生產全過程質量控制的技術標準。
4.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監控標準。農產品的污染不僅存在于生產過程,而且在收獲、收購、加工、包裝、儲藏、運輸中也存在污染,而這方面缺少質量安全監控標準。
5.殘留限量標準體系不健全,相關檢測監督較少。
四、建立農產品生產的安全質量標準體系的改進措施
(一)要嚴格執行安全質量標準。第一,已有國家、行業標準的推行實施國家、行業、省地方標準;第二,還沒有國家、行業和省地方標準的,根據句容市生產實際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制定相關地方標準;第三,對句容市的葡萄生產環境,盡可能的根據本地自然生態、生產技術特點,建立符合當地實際,又與國家、行業等農業產品質量要求一致的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由此,通過對國家、行業和省地方標準的推行實施,在句容市盡快建立起葡萄質量標準體系,促進全市葡萄質量的提高。
(二)逐步建立健全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程。要對已有國家、行業或省地方技術規程的,以國家、行業、省地方生產技術規程為依據,結合句容市生產實際進行修訂和補充,形成適合本市葡萄生產的實際技術規程。
(三)逐步建立起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的管理監測體系。依據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地環境要求》,對葡萄生產基地的有害物質進行嚴格控制。
(四)建立農業生產投入品的標準化體系。加強對肥料、農藥、種苗、農機具及零配件、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監督體系,確保農業生產投入品的優質無公害。
(五)建立農產品加工的標準體系。實施農產品加工、運輸、包裝、銷售全過程無公害,真正做到農產品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和標準化生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