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實施覆蓋栽培:果園的表層土壤,由于人類的耕作以及冬季低溫嚴寒和夏季高溫酷暑的影響,果樹的吸收根系難以在其中存活,存活量急劇下降,而不能被有效的利用,為此,采用實行果園覆草或生草,創造相對比較穩定的表層土壤的溫濕度環境,以利于根系在表層土壤當中的生長發育,增加樹體營養。同時還可以起到緩解因土壤酸化引起的錳毒害作用。
2、增施有機肥料:于每年果實采收后畝施優質動物源肥料(雞糞、羊糞),2000公斤以上,在動物源和植物源有機肥不足的時候,可采取以草代肥的辦法,一般每畝地施用2000~3000公斤的農作物秸桿或者是雜草,沿行間開寬1米,深0.6~0.8米的溝,并配合施用120~140公斤純氮量的速效氮肥,拌土深埋,澆足水,補充有機肥料。要特別提出的是:對動物源有機肥料,施用前要腐熟發酵。
3、加強果園土壤生態系統的改良與優化:自然界的土壤內部,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且因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狀的不同而有著顯著的差異,諸多微生物的生活繁衍和交互作用達成一個不斷變化的平衡的生態系統,并且又反過來對土壤結構、理化性狀產生著持續不斷的影響。人類耕作利用的土壤的這種生態系統則常常被人類的活動所破壞,久而久之,會使土壤的結構和理化性狀發生改變,而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蘋果園的土壤,由于蘋果的多年生,其根系活動所產生的代謝廢物會在土壤中大量積累,破壞土壤的結構和理化性狀,進而對自身的生長發育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加上生產中人們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土壤生態系統的惡化比農作物尤甚。要采取農業、生物、物理、化學等綜合技術措施,加強果園土壤生態系統的改良與優化,提倡應用NEB技術緩解根系代謝物對果樹生長發育的影響。
4、推廣平衡施肥技術:在根據果品產量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果園管理中還應根據需要進行追肥(包括根外補肥),施肥量和施肥種類要根據土壤營養分析和葉營養診斷以及果樹的吸收規律和特點確定,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由于果樹的多年生和不同營養成分的生理作用的差異,蘋果樹的施肥量僅根據土壤養分的測定結果確定是不科學的,尤其是鉀肥。其施肥量應根據葉營養診斷的結果確定,否則,可能導致鉀過量,引發樹體早衰,果實早熟,降低產量、品質和耐貯性。一般情況下,每年3次,第一次在萌芽后至開花前(3~4月),以氮肥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6月上、中旬),以磷、鉀肥為主,氮、磷、鉀肥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實膨大期,以鉀肥為主。施肥量根據土壤供肥能力和產量目標確定。施肥方法要求臨降水時,灌水前采用地面撒施,追肥后及時灌水。最后一次追肥距果實采收時間不少于30天。葉面噴肥全年4~5次,一般生長前期2次,以氮肥為主;后期2~3次,以磷、鉀肥為主,補施果樹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最后一次葉面噴肥距果實采收時間不少于20天。
科學根外追肥:在生長季節,根據果樹的需要進行根外追肥,補肥以氮、鈣、鉀為主,也可根據生產特色果品的需要,補充特種營養,如SOD、硒等,但要禁止在果實生育期內補充乳類蛋白有機肥,以保持果面光潔。
5、水分管理:在整個生長期中一般灌3~4次水,即發芽前灌第一次水,保持較高的土壤濕度,促使萌芽、展葉迅速,增大葉面積和保證開花座果;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期:此時果樹的生理機能旺盛,是需水最多的時期。花后缺水葉片會爭奪幼果水分,導致落果;果實迅速膨大期:灌水可滿足果實膨大對水的需要,促進短枝分化花芽;采果前后及休眠期:秋施基肥后應立即灌水沉實,使根系盡早恢復吸收功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