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健全旱災監測、預警系統及服務體系各地農業科技部門、氣象部門等應摸清當地干旱災害發生的規律,建立干旱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減輕干旱災害的影響和損失。開展干旱監測、預警和評估業務,應在干旱發生之前進行預測、預警;在干旱發生過程中,不斷實時監測干旱的程度、發展態勢以及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干旱可能發生的區域、時間和危害程度,以及防旱減災的對策,為防災減災服務。(2)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地修建各類水利設施,治理河道,及時攔蓄雨水,完備灌水系統,是防止干旱的根本措施。各地應根據加大水利建設投資,興修水利設施,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努力做到遇旱能灌,遇澇能排。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推行滴灌、噴灌、微噴等工程節水灌溉方法。(3)預防干旱災害的農藝技術①增施有機肥,改土保墑,養根壯樹:果園施用的有機肥,如圈肥、堆肥、雞糞、人糞尿、各種餅肥、草肥和綠肥等,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施入土壤以后經微生物分解和物理化學變化形成腐殖質,可把細微的土粒粘結在一起,形成水穩性團粒結構,使粘性土變得疏松易耕,而使沙性土變成有結構的土壤。土壤結構改善以后,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保肥性增強,從而提高保肥、保水的能力,為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結合疏花疏果、合理修剪、保護葉片等綜合技術措施,達到養根壯樹的目的,提高樹體抗旱能力。②起壟栽培技術:果園起壟栽培可增加土層厚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擴大根系活動范圍,有利于提高果樹地下新根的數量和比例。在山旱薄地果園,樹下起壟具有提高土壤保墑功能、穩定果樹根際土壤微域環境,保護根系生長,提高抗旱能力的作用。③果園覆蓋技術:果園覆蓋包括薄膜覆蓋和覆草,薄膜覆蓋時可順行覆蓋或只在樹盤下覆蓋。樹下覆膜能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根際土壤含水量;果園地面覆蓋用雜草、樹葉、作物秸稈和碎柴草均可。春季覆干草,夏季壓青草。土層薄的果園可采用挖溝埋草與蓋草相結合的方法。果園覆草可有效減少地表水分蒸發量,增加地表濕度。④穴貯肥水地膜覆蓋技術:穴貯肥水是山嶺薄地果園高效節水抗旱栽培技術,一般可節肥30%,節水70%~90%。具體技術如下:將作物秸稈或雜草捆成直徑15~25厘米、長30~35厘米的草把,放在水中或5%~10%的尿液中浸透。在樹冠投影邊緣向內50~70厘米處挖深40厘米、直徑比草把稍大的貯養穴,冠徑3.5~4米的樹,挖4個穴;冠徑6米的樹,挖6~8個穴。將草把立于穴中央,周圍用混加有機肥的土填埋踩實(每穴5公斤土雜肥、混加150克過磷酸鈣、50~100克尿素或復合肥),然后整理樹盤使營養穴低于地面1~2厘米,形成盤子狀,澆水3~5公斤/穴即可覆膜;將舊農膜裁開拉平,蓋在樹盤上,并一定要把營養穴蓋在膜下,四周及中間用土壓實,每穴覆蓋地膜1.5~2平方米,地膜邊緣用土壓嚴,中央正對草把上端穿一小孔,用石塊或土堵住,以便將來追肥澆水。一般在花后(5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長期(6月中旬)和采果后3個時期,每穴追肥50~100克尿素或復合肥,將肥料放于草把頂端,隨即澆水3.5公斤左右;進入雨季,即可將地膜撤除,使穴內貯存雨水;一般貯養穴可維持2~3年,草把應每年換一次,發現地膜損壞后應及時更換,再次設置貯養穴時改換位。⑤葉面噴肥:高溫干旱季節,葉面可連續噴施400~500倍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800~1000倍的氨基酸復合微肥,有利于降溫,補充水分和養分,提高葉片功能。對于山坡、丘陵及無灌溉條件的旱地果園,6~8月氣溫高時連續噴施1~3次5%~6%草木灰浸出液(草木灰5~6千克,加清水100千克,充分攪拌后浸泡14~16小時,過濾除渣),能使樹體含鉀量增加,增強果樹抗旱、抗高溫能力。[pagebreak]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