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果樹栽培發生爛果屬正常現象,沒有不爛果的果園,但它有一定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屬不正常爛果。
根據我縣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現有的技術水平,70%的果園生長季累計爛果率控制在5%以下,30%以下的果園爛果率在5-10%之間,小于1%和大于10%爛果率的果園屬個別現象,屬正常爛果。根據調查和果農反饋的信息,總體估計:今年蘋果爛果情況是5-10%爛果率的果園占大多數,控制在5%以下爛果率的果園所占的比例甚少,且大于10%爛果率的果園較多,個別農戶,幾乎由于爛果而絕收,這是不正常的。
引起爛果的病害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為侵染性病害,主要有輪紋病、炭疽病,還有疫腐病、褐腐病等。第二類是生理病害,主要是缺鈣引起的痘斑病,七月中下旬的爛果主要是疫腐病,也有部分炭疽病,痘斑病主要在金、元帥品種上發生。八月至今,爛果以輪紋病、炭疽病為主,痘斑病目前已在富士蘋果品種上發生。
很多果農詢問抑制爛果良方,時到今日,若氣溫再度回升,要控制爛果是難以做到的,據多年試驗研究,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控制病斑擴展,大家所看到的不擴展病斑,實際上不是藥物作用,而是病斑本身就不擴展的痘斑病和斑點落葉病引起的果實病斑,目前所能采取的措施:
①繼續正常噴藥,盡量減少果實發病;
②摘除病果,集中銷毀;
③積極聯系,盡快銷售。
在此,進行爛果原因技術分析,主要是引導大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把以后的果品生產搞好,把各項技術措施落到實處,杜絕非正常爛果再次發生。
二、技術分析
分析認為:今年非正常爛果的技術原因有以下四點,即菌源多、樹體弱、天氣熱、防效差。
⒈菌源多引發大量爛果的主要是侵染病害,菌源多少直接影響病害侵染和防治效果,在我縣特定的高溫多濕氣候環境下,采取各種措施,降低病原基數本身就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特定措施。去冬今春,冬剪和清園,刮樹皮等工作落實嚴重不到位,有很大一批樹,萌芽期才倉促完成冬剪工作,細致地多次進行清園和刮除翹皮工作,根本沒有進行,病原基數大,是前所未有的。這是一。其二,在病害侵染關鍵時期,病原菌基數大。果實生長前期抗擴展,不抗侵染,生長后期抗侵染不抗擴展,因此,果實病害發生的一般規律表現為早期侵染,后期發病。5、6月份幼果期是防治果樹各種侵染性病害侵染的關鍵時期,另外,病原菌侵染過程,須有一個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盤等吸水膨大、爆裂散發、萌發侵染的過程,要完成這樣一個程序,必須有降雨過程,雨量超過10mm,才可引發大量病害侵染。6月25日前,我縣持續性過度干旱,對各種病原菌侵染相當不利,各種病原菌潛伏積累數量大,一旦遇到降雨過程,散發的孢子量要遠遠高于一般年份,這樣的時間段主要有5月20日前后,當時降雨量18mm以上;再就是6月21-28日,除6月23日外,連續降雨7天,降雨量一般都在180mm以上。病害調查表明,爛果少的果園,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這兩次降雨前后,噴藥及時,用藥對路。
⒉樹體弱樹勢強健,抗病能力強,反之,則弱,在栽培實踐中,這一現象也是非常明顯的。6月25之前,持續性過度干旱,已經嚴重削弱了樹體,根毛、毛細根大批死亡、受損。久旱暴雨,更兼個別果園排水不良,這對樹體影響就更大。調查中也發現,低洼地,排水不良的果園,和未澆水抗旱的果園,病害重。
另外,就果實而言,前期過度干旱,果實水分外流,連降暴雨,果實吸水充盈,在根系嚴重受害的情況下,果實生長營養不繼,生命力弱,既不抗病害侵染,又不抗病害擴展,更兼降雨為潛伏在土壤中的疫腐病原菌提供了萌發侵染的良機,于是形成了7月中下旬以疫腐病為主,炭疽病為付的爛果高峰。
⒊天氣熱98年度,9月份的反常高溫曾造成大批爛果,今年爛果病大發生,也與天氣熱有著重要關系。
根據我縣氣象資料分析,6、7、8三個月,平均氣溫高于一般年份,6月份平均日氣溫比40年月平均氣溫高0.4℃,7月份高0.9℃,8月份高1.4℃。特別是8月份,月平均氣溫是近幾年最高的一年。7、8月,高溫與多雨相伴隨,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優越條件,另外,今年降雨也有特點,連續3天以上的降雨次數多,這不僅有利發病,也為防治帶來了困難。氣溫持續性相對偏高,對病害的提前發病也有重大影響,一般年份,生長季累計爛果率僅占染病病果的1/3-1/4,采后一個月,爛果量大,高溫影響病害潛伏期,提前發病,從而形成8月份的又一爛果高峰。
⒋防效差防效差是對總體而言,病害調查表明,累計爛果率小于5%的果園仍占一定比例,至目前止,爛果率小于1%的果園亦有零星分布,這說明在今年特殊氣候條件下,達到較好防效是可為的。最為精確的調查數據是我們的殺菌劑篩選試驗點,調查取樣15株樹,定位調查總果數1724個,累計爛果數72個,累計爛果率4.2%,其中最佳處理累計爛果率僅為3.27%。
防效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間接的,更有原因之原因,在此不展開討論,只介紹幾個典型現象。
①農藥銷售總量,據多方面的信息綜合分析估計,今年農藥銷售量比常年少1/3以上。
②降雨前一天,該噴藥而不愿打藥的果農占80%以上。6月21日-28日,連續性降雨7天,29日噴藥的幾乎沒有,30日噴藥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在7月1日噴藥,還有少數果農拖延更長。
③波爾多液使用次數和普遍程度明顯少于往年,未經試驗驗證的農藥占市場份額的大半江山,而針對痘斑病發生普遍且嚴重的現實,推廣使用鈣制劑卻進展緩慢。胡亂用藥,誤導果農的“技術指導”暢通無阻,各個農藥門市部甚至有的農藥廠家都可發放技術方案。
④使用噴槍噴藥的果農占絕大多數,加霧化較好噴片的幾乎沒有。等等,不勝枚舉,以上典型現象發生多,發生普遍,防效差也就成為必然。
三、反思
非正常爛果是一個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果賤傷農,果農生產積極性不高是今年非正常爛果形成的基礎,除天氣因素是人為難以改變的因素外,其余諸如菌源多、樹勢弱、防效差都是人為可變因素。這里面涉及到部門功能,工作方向問題,科普宣傳和培訓問題,技術決策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健全和功能發揮問題,技術責任和技術權力以及技術推廣和宣傳扎口管理問題,農資市場管理和整頓問題……,要想今后不發生和少發生此類非正常爛果現象,必須由這些人為因素入手,逐步加以改進和完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