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檸檬流膠病的發病部位主要在植株主干,病部腐爛流膠,影響樹勢;嚴重時造成"環割樹皮",致使植株死亡。徹底刮除病部,傷口涂以波爾多漿、桐錳合劑、接蠟、2,4-D升汞液、檸檬組織磨碎液、石硫合劑、鮮牛糞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情的發展。但刮口大時,愈合困難;如連年刮治會加速樹體衰敗。
1971~1972年對治療方法作了改進,在病部采取淺刮深刻,先將病部的粗皮刮去(現青黃色為宜),縱切裂口數條(縱條間隔1厘米),深達木質部,然后分別涂以托布津、春雷霉素、多氧霉素、內療素、退菌特、氯硝胺、氟硅酸、煤焦油及白堿等多種藥劑,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其中以托布津、春雷霉素的效果最好,尤其托布津的療效更為顯著,藥效期長,治愈病斑穩定。就田間的應用濃度來看,春雷霉素應在200單位左右,托布津應在100~200倍液之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