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此病在云南、廣西、海南、廣東和福建等省(自治區)均有分布,屬常發性主要病害,在干旱地區發生普遍。葉片受害降低樹冠光合作用效率,可影響枝梢、葉片生長,引起樹冠衰弱,花期阻礙花穗授粉受精,降低坐果率和果實外觀質量。
癥狀受害葉片葉面覆蓋一層疏松、網狀的黑色粉霉層,阻礙葉片光合作用,霉狀物僅限于葉面,與葉片結合不緊密、易抹去。花期黑色霉層覆蓋花序、花穗、側枝小花上,影響花穗授粉,造成坐果率下降;小果受霉層影響而易脫落,果實生長后期,受影響果實果皮污色,外觀差,并易誘發采后病害發生。
病原菌及發生特點常見病原菌有2種:大煤怠屬(Capnodium mangiferae.)引起的病害常稱煤病,枝孢霉屬[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k.ExFr.]引起煙霉病,兩者合稱煙煤病。病害初侵染源來自枝條、老葉,病菌在廣東南部和海南省可終年繁殖,發病程度與分泌蜜露的昆蟲蟲口密度及氣象因素有關。在春旱明顯的地區(海南西部、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廣西百色地區、云南)或結果期干旱的年份,同翅目昆蟲(扁喙葉蟬、蚜蟲、介殼蟲、白蛾蠟蟬等)、纓翅目昆蟲(薊馬)及螨類的蟲口密度大,為害猖獗,吸食嫩葉、幼果汁液,同時排泄出大量氨基酸、糖類、蠟質等黏附在寄主組織表面,這些排泄物是煤煙病菌繁殖的良好基質,病菌菌絲體迅速繁殖而形成大量黑色霉層覆蓋于枝條、葉片和果實的表面。樹齡大、蔭蔽、栽培管理差的果園該病發生較嚴重。
防治方法①加強果園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樹齡大的果園應回縮樹冠,剪除內膛枝、枯枝和病蟲枝,提高果園通風透光度,可減少葉蟬、蚜蟲、薊馬、螨類的隱蔽場所。②在結果期干旱季節定期防治葉蟬、蚜蟲、薊馬及螨類等。③定期施用殺菌劑抑制霉菌滋生,采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0%滅病威膠懸劑600-800倍液,噴霧樹冠,施藥間隔為15-20天,可連續施藥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