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識別與發生: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匍匐莖,可導致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最明顯的病癥是在匍匐莖和葉柄上產生潰瘍狀、稍凹陷的病斑,長3~7毫米,黑色,紡錘型或橢圓形。漿果受害后,產生近圓形病斑,淺褐色至褐色,軟腐狀并凹陷,后期也可長出肉紅色黏質孢子團。該病的病原菌為毛盤孢屬的草莓炭疽菌。病菌在病組織或植株殘體內越冬,顯蕾期開始在近地面植株的幼嫩部位侵染發病。草莓炭疽菌是典型高溫性病菌,30℃左右發病嚴重,在盛夏高溫雨季該病易流行。在田間,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流水傳播。連作,植株郁閉導致發病嚴重。
藥劑防治: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每畝100-140克,;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每畝145-270克。
5.4草莓根腐病
識別與發生:
主要為害根系,發病時由細小側根或新生根開始,初出現淺紅色褐色不規則的斑塊,顏色逐漸變深呈暗褐色。隨病害發展,全部根系迅速壞死變褐。地上部分是外葉葉緣發黃、變褐、壞死至卷縮,病株表現缺水狀,逐漸向心發展至全株枯黃死亡。其病原屬半知菌尖孢霉真菌,病菌產生兩種類型的的類型的分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土壤內越冬。主要通過澆水,肥料和農具等傳播。土壤溫度低、濕度大有利于發病。田間地勢低洼、重茬、土壤粘重、施用未腐熟漚肥、中耕或害蟲等造成根部受害多,病害往往嚴重。
藥劑防治:
可用95%綠亨一號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澆根或噴霧,每畝1.5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每畝100-140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