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郯城縣位于山東省最南端,地理坐標東經118°05′―118°31′,北緯34°22′―34°56′。南與蘇北邳州、新沂、東海三縣市交界;北與臨沂、臨沭、蒼山三縣市接壤。境南北長約65公里,東西寬32公里,總面積131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1123.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6%;山丘面積183.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4%。全縣水面有130.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0%。郯城縣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南部,臨郯蒼平原腹心地帶,系沂蒙山區沖積平原。地形由東北向西南緩緩低下。東部馬陵山綿延南北,中西部平原沂沭河縱貫南北。境內地勢平坦,平均海拔約38米,自然比降為0.03%。全縣轄11鎮,6鄉,867個行政村
板栗是郯城名特產品,是全國板栗重點產區之一,已有數百年歷史。板栗稱之"木本糧食",素有"鐵桿莊稼"的美譽,栗子味道甘美、香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上等食品。據《本草綱木》記載:栗子味甘性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效,藥用價值很高。《本草綱木》上介紹,人有內寒,暴泄如注,食煨栗二、三枚頓愈。板栗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盛譽。
郯城板栗主要分布在沭河、沂河兩岸的郯城、高峰頭、紅花、馬頭、勝利、新村等10多個鄉鎮栽植。建國前全縣曾有2萬畝栗園,最高年產200萬斤。沭河沿岸在歷史上就形成了幾十華里的板栗村帶。其中東莊、壩子兩個自然村是集中產地,栗樹多,收益大,素有"金東莊,銀壩子"的美稱。由于戰爭年代破壞和"文化大革命"中亂砍濫伐,板栗產量顯著下降。七十年代以前,尚存栗園8000畝,7萬株,板栗年產量一直徘徊在五、六十萬斤。"三中"全會后,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產量超過了百萬斤。近年來,由縣科委、林業部門配合鄉鎮、村建立了科研機構,大搞板栗矮化嫁接,密植,豐產及劣品種老栗樹換頭嫁接等試驗研究,取得了矮化密植,幼樹嫁接,三年結果,第四年畝產448斤的好成果。在全縣內,以點帶面,推動了板栗的大發展。1994年全縣板栗發展到4萬畝,新老栗樹定植300萬株。年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產量350萬斤。
郯城板栗,分油栗,毛栗兩大類型。其中郯城大油栗為最好,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澤油光發亮,肉質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點。近年來,經兩次選種,先后選育郯城207、郯城023、盤龍栗等單株優良品種,經省驗收確定為區域性發展品種,已在省內外推廣。1983年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展覽會上,郯城板栗參加展出,獲外經貿部榮譽證書。十多年來,郯城板栗出口量不斷擴大,暢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日本客商點名要郯城大油栗,郯城板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很高的聲譽,聞名遐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