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危害及流行情況:主要危害草魚、青魚和鯉、鯽等多種淡水魚。在我國各地養魚區,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此病。尤其在捕撈、運輸過程中,最易暴發流行。該病往往與細菌性腸炎和爛鰓病并發,加速病程發展。
癥狀和診斷:病魚體質瘦弱,游動緩慢,反應遲鈍,常有氣無力地漂浮于水面。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皮膚潰爛,尤以魚體兩側和腹部最為明顯。鱗片脫落處往往有水霉菌生長。鰭條基部充血,末端腐爛,常爛掉一段,鰭條裂開,呈破爛的紙扇狀或掃帚狀故又稱蛀鰭病或出血性腐敗病。病原及致病條件:該病由熒光極毛桿菌感染引起。當魚體因捕撈、運輸及放養時魚體機制損傷或凍傷,或體表寄生蟲寄生后受損時,病原菌乘虛而入,引起發病。
防治方法:徹底清塘清毒。捕撈、運輸、放養時操作要細致,勿使魚體受傷。
此病病原菌在皮膚、肌肉引起病變,還能浸入血液,故治療時應外用藥和內服藥相結合。
外用藥防治法:
(1)在經常發病季節用高效氯制劑全池潑灑消毒。
(2)每畝用15千克~20千克生石灰遍灑。
(3)全池潑灑五倍子煎汁,每立方米用藥1~4克。
內服藥防治法:
(1)磺胺噻唑拌飼投喂,其方法是每50千克魚第一天用藥5克,第二至六天各用藥2.5克,六天為一療程。
(2)地錦草0.25千克,石菖莆0.25千克,辣蓼草0.2千克,苦楝樹皮0.1千克,熬水加面糊拌嫩草投喂或做成藥餌投喂,一天一次,連喂三天,接著每畝生石灰25千克,揚塵灰5千克,小便一擔兌水全池潑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