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形態特征:體側扁,頭中等大小,口端位;眼中等大小,略偏頭部上方。成熟雄魚頜部不擴大,下頜長為頭長的29~37%。鱗大,圓形,側線分上、下兩段。上段側線有鱗片18~24枚,下段側線有鱗片12~22枚。沿側線列鱗數30~35,通常32~33。背鰭發達,起點于鰓蓋后緣相對,終止于尾柄前端;硬棘16~17,軟條12~13;臀鰭末端超過尾柄,硬棘3,軟條9~11;胸鰭較長,可達到或超過腹鰭末端,無硬刺,軟條14~15;腹鰭胸位,硬刺1,軟條15。尾鰭末端鈍圓形。幼魚尾鰭后緣平截,成魚尾鰭后緣呈扇形。體色呈黃褐至黃棕色,從背部至腹部,由深逐漸變淺;喉、胸部白色。成體雄性呈紅色;體側有9條與體軸垂直的黑色帶條,其中背鰭下方有7條,尾柄上有2條;背鰭邊緣黑色,在背鰭和臀鰭上有較為規則的黑色斑紋;尾鰭和胸鰭的邊緣紅色,成體雄魚顯得特別鮮艷;雌魚體色較暗淡,孵育期間呈茶褐色,體側黑,體條紋特別明顯,頭部也出現若干不太規則的黑色條紋。
二、生活習性:尼羅羅非魚是熱帶魚類,適宜的溫度范圍16~38℃,最適生長水溫24~32℃,在30℃時生長最快。致死溫度上限為42℃,下限為10℃。15~14℃食欲減退。10℃完全不攝食。尼羅羅非魚耐低氧性較強,在水溫22~25℃時,0.7mg/L溶氧,僅表現出微弱的浮頭,但仍能攝食;在溶氧量為2.24mg/L時攝食旺盛。為保持正常生長,水體中溶氧量必須保持在3mg/L以上,低于0.1mg/L窒息。氨氮1mg/L以下。pH值在7.5~8.5之間。二氧化碳在50mg/L以下。該魚屬廣鹽性魚類,能適應較大鹽度范圍的變化,可以從淡水中直接移入鹽度為15‰的海水中,反之亦然。若從較低鹽度(15‰以下)開始,逐步升高鹽度,經短期馴化,最后能在30‰鹽度的海水中正常生長,在40‰的鹽度下仍能生存。尼羅羅非魚一般生活于水底層,隨水溫變化早晨游向中、上層,中午接近水表層游動,傍晚在中、下層活動,夜間與黎明靜止于水底。幼魚喜集群游泳,成魚遇敵害或拉網時先跳躍后潛入水底軟泥,露嘴于泥外而不動。
三、食性:幼魚期,幾乎全部攝食浮游動物―輪蟲卵、橈足類無節幼體和小型枝角類,隨著個體的生長逐漸轉為雜食性,其食物種類,在天然水體中,完全取決于水體中天然餌料的種類及數量,通常以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為主,也攝取棲底生物、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甚至小魚、小蝦,有時也吃水草等。成魚期主要攝食浮游植物,其中藍藻占70%,一些對于鰱、鳙等魚類較難消化利用的藻類,該魚都能較好的消化利用。該魚對項圈藻的同化效率為75%、對微囊藻為70%,對魚腥藻為75%,對菱形藻為79%,對小球藻為49%。在人工喂養的條件下,除攝食以上天然餌料外,還大量攝食各類商品飼料。如糠麩、油料餅粕、豆渣、酒糟等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副產品,以及人工配合餌料。利用各種商品飼料飼養該魚,能獲得很顯著的效果,在生產中還可采取投餌與施肥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四、繁殖習性:尼羅羅非魚初次性成熟年齡為4~6個月,溫度高,營養條件好,則生長快,成熟早,反之則成熟晚。初次性成熟個體重150~200g,雄魚成熟稍早,個體也大。經過越冬的魚種,由于漫長越冬期生長受到抑制,生長緩慢,甚至停止,其成熟年齡一般都已達到或超過6個月,所以當水溫適宜并改善飼養條件后,體重只有50g左右的個體,也能成熟產卵。可見性腺的發育與成熟,除與個體生長有關外,年齡也起決定作用的。雌雄比例,在幼魚群中為1:1,在成魚群中約為6:5,28cm以上的魚,為0.47:1。在廣東、福建一帶,一年產卵3~4次。每次間隔30~40d。在長江流域,一年產卵2~3次,每次間隔30~50d。第二次產卵量多于首次產卵量。尼羅羅非魚的懷卵量,因個體大小而不同,體重100g的個體,懷卵量為800~1000粒;體重200g個體懷卵量為1200~1500粒,最多可達2000多粒。尼羅羅非魚的繁殖,除溫度條件下,其它生態環境不會成為限制性條件,當水溫達22~32℃范圍時,常年都可以產卵。當水溫超過38℃或低于20℃時,很少甚至不產卵。產卵周期為30d左右,但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很大,最短的產卵周期只有15d左右。在土質魚池中,產卵前,通常雄魚先挖坑做窩;但魚窩并非為產卵的必備條件,在水泥池或水族箱中,不備做窩的環境條件,也能正常產卵和受精。該魚的生殖行為比較特殊,發情的雄魚體色顯得特別鮮艷,并忙碌地挖窩筑巢,當魚群中有成熟的雌魚時,便前往逗引,最終結成伴侶。產卵時位于雌魚旁,當雌魚產完一次卵,回頭含卵時,雄魚即排精。精卵一齊被雌魚含入口腔,這樣的過程要重復5~6次以上,產卵才告結束。受精卵在雌魚口腔中孵化,當水溫25~30°C時,約100h,魚苗便可孵出,剛出膜的魚苗嫩弱,仍在母口腔中,繼續孵育,約5~6d,魚苗活動能力增強,母魚將小魚吐出,但略有驚動,母魚又將其含入口內。出膜后10d,母魚才“放心”它們離開,過獨立生活。
五、鹽度、溫度與pH值:鹽度范圍:0‰~32‰適溫范圍:10~40℃最適pH值:4.5~10地理分布:珠江水系、海南島和臺灣生活水體:淡水/咸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