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剛到英國時,我臨時住在一個英國人家庭里。主人邁克和謝拉都是天主教徒,都很善良、好客;讓我在英國“驚魂未定”之際,有了一種家的感覺。平時,除了讀書和運動,我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那就是燒菜。在邁克家時,為了顯示中國烹調的妙處,我時不時地到廚房露兩手,最得意的是用馬高魚做紅燒魚。邁克吃了我的紅燒魚
之后,眼睛瞪得大大的:“我的天,這是我有生以來吃到的最好吃的魚!”然后,便問我怎么燒的。后來,我們又有幾次聚餐的機會,或是在他家,或是在他女兒家。記得最后一次聚餐是我回國之前;而且,那天正好是邁克的生日。他幾天前就約好了,要我一定給他再燒一次魚,并叫她太太到超市買了最好的魚。最后一次給邁克燒魚,我多少有點傷感,自然燒得比平時更認真,也更成功。晚飯是在花園里吃的。英國的夏天日落得很晚,晚上九點鐘的時候,太陽還在天上。夕陽的余暉灑在花園里,灑在我們每個人臉上,也灑在那盤具有“中國特色的”紅燒魚上。晚飯后,邁克看著自己盤子里的魚骨頭,請我把紅燒魚的配方留下來,以后,他太太好看著配方給他燒魚。以前他也向我要過“配方”,但每次我都支支吾吾的;不是我保守,大家知道,我們中國人燒菜一般是沒有什么配方的。菜燒得好,全憑一種感覺或經驗;只有外行才邊看菜譜邊燒菜。其實,我給邁克燒的魚,也就是用我們平時常見的燒法:把魚在油鍋中煎炸到7成熟,加蔥、姜、酒,加水、糖和醬油,再加上一點我從國內帶去的四川豆豉醬,用文火慢煮,直至所有的調味品被魚體充分吸收:這樣,一盤液汁粘稠、色澤金黃、咸甜辣適中的紅燒魚便燒成了。
因為以上的原因,我最終未能給邁克他們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配方”。我知道,邁克所要的配方,是要具備一些確定的數字的。比如,魚多少克,姜、蔥多少克,鹽、糖多少克,等等。而這些,我在燒菜的時候,從來沒有去想過。擱多少鹽,放多少糖,我們憑的是經驗,是眼力,甚至是第六感覺。由這小小的紅燒魚,我們也可以看出東西方在文化傳統上的巨大差異。西方文化,從古希臘起,就顯示出其科學傳統的特點。在西方人看來,一切都是可以探究的,大到宏觀的天體、宇宙,小到微觀的細胞、原子;同時,一切都是可以言說的。他們認為感官有時是不可靠的,而相信定量,相信刻度。中國文化從古代開始便缺少這樣一個科學傳統。我們似乎更相信感知,一切憑印象。中國文化認為,一切美的東西,是難以加以言說的;好的詩歌就在于它“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我們古代有世界最好的抒情詩,但我們鮮有系統的詩歌創作理論,只有點評式的“詩話”。
東西方不同的時間觀念也是各自不同文化傳統的具體體現。西方人講究精確,強調嚴格按照時間表來安排活動,強調計劃,反對“變化”。新年的第一天,很多西方人會把一年當中的重要活動確定下來,甚至定到哪一天。有一次,一位英國老師請我吃飯,她捧著她的時刻安排簿問我,下個月的23日中午12點15分有沒有空,我請你吃飯。而我們在表示距離和時間時,古人還有這樣一些說法:一袋煙的工夫,行船要5天騎馬3天,等等。在購物方面,西方人喜歡去超市之前,列好一個清單,到了超市,按照清單上所列的項目,一一購買;而我們(尤其是女性),則愛“逛街”,可能會購買很多,有時逛半天一樣東西不買。當然,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東西方文化的互識和融合也日益顯著。我們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吸收進一些科學因素。但是,文化之所以為文化,就是因為它具有很強的連續性,和對外來文化的抵御性。我相信,下次邁克見到我時,他還會向我要紅燒魚的配方,而我同樣不能給他滿意的答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