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日本對蝦近年來受白斑病毒。╓SSV)等危害非常嚴重,養殖成功率低,F國內日本對蝦養殖主要與貝類、梭子蟹、魚類等混養,大都為粗放粗養方式。為探索日本對蝦精養高產技術,舟山市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院病害監測點長白養殖場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連續多年獲得高產的基礎上,于2005年開展了日本對蝦防病高產技術研究。通過改變舊有養殖模式,采取一系列綜合防病措施,使日本對蝦養殖平均單茬畝產達到316千克,畝產最高塘達到367千克的產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下面將試驗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驗結果
試驗池8只,每只300平方米,2005年5月30日放養蝦苗,苗種規格為0.8~1.2厘米。9月1日開始起捕成蝦至9月20日起捕結束。8只試驗池全面獲得豐收,平均規格9~11.5厘米,其中4#試驗池折合平均畝產為367千克,成活率達到49.5%。
二、技術關鍵點及作用
1.試驗池構造試驗池為正方形,池底為鍋底形,中間設置排污口,斜坡中段鋪寬1米、厚0.15米左右的沙池底除鋪沙區域外其余為水泥結構,平均蓄水深度為1.6米。
作用:高效率排污,鋪沙區域為日本對蝦潛沙棲息場所。
2.增氧設施采用空壓機和水車式增氧機雙重增氧。在池底鋪設微孔充氣管,用空壓機充氣增氧,水面配備水車式增氧機一臺。
作用:保證高密度養殖狀態下水中充足的氧氣,使水體上下得到充分交流,底層水質得到改善。水車式增氧機除增氧功能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集污作用,池水的流動使污物集中到中央,再由排污孔排出池外,達到水體凈化的作用。
3.養殖用水預處理進入試驗池的水都要經過預處理。過程是海水過濾、沉淀、高濃度消毒劑殺菌消毒(漂白粉10克/立方米或二氧化氯1~2克/立方米),然后再由水泵提到試驗池中。
作用:杜絕攜帶WSSV病毒的橈足類、枝角類及其它節肢動物進入試驗池,消滅海水中有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和WSSV病毒。
4.定期進行WSSV病毒監測對放養的日本對蝦苗進行WSSV病毒檢測,確保蝦苗不攜帶WSSV病毒。養殖過程中每10天左右進行一次抽樣WSSV病毒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采取相應措施。
作用:切斷WSSV病毒病的垂直傳播途徑,利于WSSV病毒病的早期預防控制。
5.保持穩定的試驗池內小環境定向培育單胞藻,保持試驗池水綠色、淡綠色或淺褐綠色,養殖期間水體中以角毛藻、扁藻為優勢單胞藻(方法是:在放苗前一星期左右投放含有這兩種藻種的"蝦得利"產品和肥水產品)。保持溶氧54毫克/升、pH值在7.8~9.0之間、氨氮<0.5毫克/升、亞硝基氮<0.05毫克/升、硫化氫<0.01毫克/升。
運用生物、化學和物理的方法來控制指標值范圍。生物方法:保持以角毛藻、扁藻為優勢單胞藻的穩定藻相,定期投放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細菌、枯草芽孢桿菌、硝化反硝化細菌等有益微生物;瘜W方法:投放"水凈寶"、"底凈寶"等水質、底質改良劑。物理方法:通過合理的排污系統去除養殖環境中的動植物尸體、剩餌、代謝產物等污染物,并進行適量換水。
6.經常投喂維C、免疫多糖、免疫多肽等增強對蝦體質的藥物,提高對蝦抗病力保證投喂的餌料優質,蛋白質含量達到40%以上。當對蝦長到3厘米以上時經常在餌料中添加增強體質和抗病力的藥物。
7.定期投喂抗病毒藥物根據對蝦WSSV病毒監測結果,確定療程和抗病毒藥物的投喂量。治療藥物采用中西藥配合使用。主要有"對蝦病毒克星"(含三黃粉為主)、利韋巴林、鹽酸嗎啉呱等。在對蝦長到4厘米以上開始使用,檢測結果為陰性的10~15天投喂一次;檢測結果為陽性的3~5天為一個療程。
三、分析與討論
本次試驗平均畝產達到315千克,成活率超過40%,證明日本對蝦也可以進行集約化高密度養殖。本次試驗因試驗池要進行第二茬日本對蝦養殖,對蝦提前起捕,規格在9~11.5厘米之間,每千克對蝦90尾左右,若能再養半個月左右,估計產量能夠增加15%。
按本次試驗的養殖模式、采取的養殖管理技術,放苗量可增加到每畝5萬~6萬尾,產量能超500千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