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荷蘭豆黑根病主要為害莖基部。莖基和主根染病,病部初呈水漬狀,逐漸變軟,初輕微變色,后呈黑褐色,病組織附近根減少,根毛易脫落,造成植株大量枯死。
病原ApbanomyceseuteichesDrechsler稱根腐絲囊霉,屬卵菌。藏卵器亞球形或近球形,頂生于通常較短的分枝上,大小19~24微米,壁的內表面呈波紋狀,卵孢子橢圓形或亞球形,近無色至深黃色,直徑14~31微米,壁厚1~2微米,雄器頂生,多彎曲常分枝。菌絲分枝不太繁茂,游動孢子囊由營養菌絲一端產生隔膜直接形成,成熟后釋放出幾十至幾百個游動孢子,游動孢子先成群休止,休止時球形,大小6~10微米,不久即分散,多先生一乳頭,從乳頭處再釋放出若干長有二根鞭毛的游動孢子,有時游動孢子休止后可直接萌發,長出芽管。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可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以藏卵器和菌絲體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土壤中水分充足時,產生孢子囊,孢子囊釋放出大量游動孢子,發芽后穿透幼苗子葉下軸或根部外皮層侵入,經潛育即發病。該病發生與土壤水分關系密切,病菌在20℃左右生長良好,土壤溫度低,出苗緩慢,有利于病菌侵入則易發病,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及反季節栽培發病重。
防治方法(1)床土消毒,床土應選用無病新土,如用舊園土,有帶菌可能,應進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種雙粉劑7克,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9克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克對細土4~5千克拌勻,施藥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澆透,一般17~20厘米深,水滲下后,取1/3充分拌勻的藥土撤在畦面上,播種后再把其余2/3藥土覆蓋在種子上面,即上覆下墊。如覆土厚度不夠可補撒堰土使其達到適宜厚度,這樣種子夾在藥土中間,防效明顯,殘效月余。(2)加強苗床管理,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盡量不澆水,必須澆水時一定選擇晴天噴灑,不宜大水漫灌。(3)育苗畦(床)及時放風、降濕,即使陰天也要適時適量放風排濕,嚴防幼苗徒長染病。(4)發病初期噴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每平方米噴淋對好的藥液2~3升,或15%惡霉靈(土菌消)水劑450倍液,每平方米3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