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菌學名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
寄主作物可為害多種植物。
病害診斷該病主要為害幼苗的嫩莖。幼苗莖基部呈淺褐色水浸狀,很快濕腐、縊縮,幼苗尚未凋萎已猝倒,不久整個幼苗枯萎死亡。發病初時苗床上僅見發病中心,低溫、濕度大條件下擴展迅速,出現一片片死苗。
致病菌為瓜果腐霉菌。病菌菌絲體生長繁茂,呈白色棉絮狀。菌絲無色,無隔膜。菌絲與孢囊梗區別不明顯。孢子囊絲狀或分枝裂瓣狀,或呈不規則膨大。卵孢子球形,平滑。
發病規律病菌以卵孢子在表土層越冬,并在土中長期存活。第二年遇到適宜條件萌發產生孢子囊,以游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營腐生生活的菌絲也可產生孢子囊,以游動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田間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產生孢子囊及游動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濺附到貼近地面的根莖上引致更嚴重的發病。
病菌生長適宜地溫15-16℃,溫度高于30℃受到抑制、最適發病地溫10℃。低溫不低于寄主生長,但病菌尚能活動,所以育苗期出現低溫、高濕條件有利于發病。
防治措施:
(1)育苗時要嚴格選擇營養土,選用無病新土、塘土或稻田土,不要用帶菌的舊苗床土。
(2)加強苗床管理,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
(3)藥土蓋種。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拌種雙粉劑300克對細干土100千克制成藥土撒在種子上覆蓋一層,然后再覆土。
(4)發病后藥劑防治可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500倍液、15%惡霉靈水劑400倍液、69%安克錳鋅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