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中文名:扁豆枯萎癇
別名:
病原中文名:尖鐮孢菌豆類專化型
病原拉丁學名:Fusariumoxysporumschl.f.sp.tracheiphilumSnyd.etHans.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扁豆
主要為害部位:莖
為害癥狀:
植株染病后,莖部皮層開裂,易生不定根。濕度大時莖基部或中部分枝處生白色至淡紫色或粉紅色霉狀物,有的具橙黃色粘質粒,縱剖病莖可見維管束已褐變,病菌及其分泌毒素堵塞輸導組織,影響水分和養分運輸,葉尖或葉緣出現不規則水浸狀斑點,莖葉由下向上逐漸凋萎變黃,雨季常見成片枯死。
病原形態特征:
菌絲無色,分隔。有大小兩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型,平直或略彎,具隔膜3~6個,大多3~4個,頂胞稍尖,有腳胞或無;小型分生孢子無色,具1分隔或無,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大小5~12.5×1.5~3.5微米;厚垣孢子分圓形和橢圓形兩種,前者直徑8~12微米,橢圓形的大小7~10×5~7.5微米,厚垣孢子單個頂生或串生在菌絲中間。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從傷口侵入,在田間借灌溉水、昆蟲或雨水濺射傳播蔓延。高溫多濕條件易發病。植地連作、土質粘重、根系發育不良易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一定差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枯萎病的品種。
(2)重病地實行水旱輪作2~3年,不便輪作的可覆塑料膜進行熱力消毒土壤,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
(4)加強檢查及時拔除病株,淋灑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雙效靈水劑300倍液、7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穴噴淋對好的藥液0.3~0.5kg,隔7天一次,共2~3次。采收前3天停止施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