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概述:
青枯病,國內曾報道發生于多個省份的種植區,導致植株短期死亡,并為害多種茄科農作物。
癥狀:
苗木或大樹均能染病。葉片反卷、變褐、脫落,大部分枝干死后,木質部變色,根莖橫切面有乳白至淡棕色細菌膿液流出。
病原:
病原是一種細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假單胞菌)。
發生規律:
立地條件與土壤情況與發病有密切關系。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或土壤板結,發病則重;疏松坡地多不發病。前作為茄科植物的土地,發病則重。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發生與蔓延,6月至10月為發病盛期。
防止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主要辦法。以尖葉木樨欖(Oleaferruginea)作砧木的嫁接樹,表現一定抗病力,非洲油橄欖(O.afrioana)也較抗病。
2.造林地選擇,要注意地勢、土壤、肥料、農作物等情況,控制發病因素。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