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整地的標準是精耕細作。通過精耕細作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促進土壤的通透性能,加速微生物活動,提高土壤肥力,為苗木的根系發育和生長提供積極有利條件。
1.整地與施基肥同步操作。苗圃地必須施肥,尤其是用于擴大培育苗木的移植區。苗木帶土出圃,每年都要從苗圃中帶走很多肥沃的表土。為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苗木移出后,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需施基肥1000~2000千克。
基肥,一般以廄肥等有機肥為主,對酸性土壤還應加施一定數量的石灰。油橄欖對鉀元素敏感,基肥中應加施一定量的草木灰。施用的有機肥一定要充分發酵腐熟,否則極易引起蟲害。在冬季雨水少的地區,有機肥、無機肥(磷肥、鉀肥、硫酸銨)配合施用效果會更好一些。
基肥在整地前施用,通過整地把基肥翻入土壤的耕作層中。隨耕隨耙,減少水分的蒸發,達到破碎土塊、疏松表土、覆蓋肥料的目的。
整地時間:以秋季或冬季為宜。當然休閑地也可以在夏季或其他時間整地。但在土壤濕度大時則不宜整地。
耕地的深度:耕作層的深與淺對根苗發育有直接影響。移植區的苗木較大,苗木根系分布較深,而且育苗年限較長,要求深耕25~35厘米;其他扦插、嫁接、播種繁育區,苗根分布較淺,耕地深度一般為20~25厘米。確定耕地深度,除考慮苗木根系分布的深淺外,還應根據土質條件而有所區別,疏松的土壤可以淺一些,黏重的土壤則要求深耕。而深耕又不能一次加深,以免把較多的生土翻到上面,不利于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的生長。深耕應逐年加深,每年加深3~4厘米,并相應增施基肥。
2.整地與做畦。做畦時間以整地之后、移苗之前為宜。苗畦方向以東西向為宜,如果是坡地則應與等高線一致。畦的長短、寬度要依具體地形和操作管理方便而定。一般畦寬1~1.2米,畦長6~10米(依灌溉水量流速而定),畦埂高度15~20厘米,人行道寬30~40厘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