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06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車道嶺上,二十五年的執著堅守
——記甘肅省定西市造林綠化先進個人王守龍
李瑞豐 本報記者 吳曉燕 魯明
“這些樹就像我的孩子!”日前,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車道嶺林場,記者見到林場綠化工人王守龍時,他正帶著林木管護隊伍在叢林中穿梭。放眼望去,車道嶺上滿眼翠綠:一排排的平整梯田上,盡是側柏、山杏、紅柳、五角楓;漫山遍野的苜蓿花開得正艷,連成了一片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
“隴中苦瘠甲天下”。地處隴中的安定歷史上,曾經森林茂密、牛羊滿坡。明清以后,由于兵燹戰亂,林木砍伐殆盡,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安定乃至定西逐漸成了一個干旱、貧困的地方。“山是和尚頭,溝里無水流,十年有九旱,歲歲人發愁”是當時的真實寫照。1983年,安定區作為甘肅中部地區20個干旱貧困縣的代表,被國務院列為“三西”建設重點扶持縣,從此踏上了扶貧開發的征程。
從那時起,“種草種樹、綠化定西”,像呵護孩子一樣堅持綠化、改善生態,成了一代代安定乃至定西人的信念和傳統。得益于此,幾十年光陰彈指一揮,像車道嶺一樣的荒蕪山頭逐漸披綠。王守龍親眼見證了這一巨大的變遷,已在車道嶺工作25年的他,每次回憶過往都禁不住感慨萬千:“看著這些苗子從齊腰高到如今蔽日成林,只有從小生長在這里的定西人,才能讀懂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深刻體會其中的自豪感!”
“我父親也是一名基層林業工作者,在那個艱苦的年代里,父親一邊護樹,一邊養我,這片林場有我的‘兄弟姐妹’,有父輩留給我對綠色的渴望!”王守龍說,1993年4月,他剛到車道嶺林場工作就被分配到苗圃里工作。因為缺水,所以當時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集雨籌水,大家為此想盡了辦法,吃盡了苦頭。
有一年,王守龍和工友們在車道嶺上的堡子坪栽植了2畝側柏和油松。“那年天旱,坪下面有一眼泉水,我們天天給小苗子澆泉水,水澆在苗床上就開始大面積僵化,苗子怎么都出不來!”王守龍說,原來,大家不知道,這泉水雖然可供人飲,但其堿性太大,用于育苗成活率相當低。“于是,我和工友們拿著鐵鉤一株一株小心翼翼地摳苗根,忙活了整整一周,樹苗最終成活率只有不到兩成。”
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從那以后,王守龍和工友們陸續探索出了容器育苗、改變樹種、科學補液等多種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2015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供水后,我們用上了洮河水,水量足,育苗成活率也明顯提高了。”
“25年時間過得太快了,車道嶺的植被覆蓋率一年比一年高。”王守龍說,為了讓車道嶺的生態好轉起來,他和工友們可沒少吃“苦頭”。剛參加工作那幾年,苗圃下地非常辛苦,除了操心苗圃育苗,他還要照料一個60畝的果園。果園收獲時節,為了防盜,他和工友們都是徹夜守在果園邊上,到了天明時分,睫毛和眉毛都掛滿了白霜……
2006年,王守龍被林場安排從事林木管護工作。“那時,人們生態保護的意識不強,群眾用柴生火做飯,且偷樹砍樹、入林放牧、鏟草皮等現象屢禁不止,管護壓力非常大。”車道嶺林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保護辛苦栽植的林木,那一年,王守龍自掏腰包2000多元給車加油,騎著摩托車在林場跑了1.1萬多公里。負責管護林場的前幾年,每逢管護的重點時段,他就住在林場,有時甚至一個月都不回家。
“負責巡山護林的第二年,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王守龍說,一次,他在清晨巡山時,曾碰到一個進林盜伐樹木的老鄉,之后追到老鄉家里收取具有賠償性質的植被恢復費時,老鄉家里的貧困景象讓他于心不忍,但思來想去,規定必須執行!于是,他按照規定以最迅捷的速度完成了整個程序,同時也牢牢記住了這位老鄉的名字。翌年,為促進林場樹木的健康成長,林地里一批死亡樹木、樹樁急需清理,他馬上聯系這位老鄉“幫忙”。“老鄉的積極性很高,用驢車將林內死樹清理得干干凈凈。在回家時,反復感謝林場幫助他解決了生活困難。從那以后,這位老鄉成了車道嶺林場劉家灣林地的‘義務護林員’。”
前幾年,劉家灣林地里的側柏、油松發生大面積松針小卷蛾危害,王守龍和工友們趕忙帶著農藥和水上山開展防治,但災情遠超乎他們的預料,一車水很快就用光了。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這位昔日被罰、主動成為義務護林員的老鄉找到王守龍,表示可以將自家井里存量不多的生活用水貢獻出來。最后,松針小卷蛾危害順利得到解決,可老鄉家里的水窖卻幾近見底……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七八年來,這個曾經貧困的老鄉辛勤奮斗,家里早早蓋起了磚房大院,過上了富裕生活。”王守龍說,在大家持續不斷地努力下,車道嶺林場入林放牧、盜伐樹木、鏟草皮的現象明顯減少,山坡越來越綠,景色越來越美。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