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8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5月8日電(記者邵瑞)華燈初上的西安大雁塔,游人如梭。一陣綿密而有力的鼓點,從嘈雜的人聲中迸發出來,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站在大鼓前揮舞鼓槌的“95后”陳志超跳秧歌、打鑼鼓已經十幾年了。他和鑼鼓隊友們正在打“哄場鼓”,為即將進行的陜北秧歌表演“造勢”。
舉世聞名的大雁塔下,幾乎每天都有群眾出于愛好前來跳秧歌,這些自發組織的民間秧歌隊隊員們在此收獲了健康、快樂和友誼,他們充滿自信的舞步也早已成為廣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年輕的陳志超是這些民間秧歌隊中專家級的人物,鑼鼓伴奏、動作指導、節目編排……他樣樣精通,許多爺爺輩的隊友都成了他的學生。
7歲那年,在陜北富縣老家,陳志超被村里一場廟會的鑼鼓聲吸引,跟著大人扭了起來,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長大后來到西安求學,陳志超在學校里成立了秧歌藝術社團;畢業留校當老師以后,他又成了西安好幾支民間秧歌隊的常客。
在大雁塔南廣場秧歌隊中,同是“95后”的左曼麗曾被陳志超指導過。“他給我示范的動作標準又灑脫,但還能表現出女性那種柔美和嬌羞的感覺。”左曼麗說,“我做銷售平時壓力很大,秧歌簡單又好學,跳起來有一種盡情釋放的感覺,跳完了心情很好。”
腳下的十字步,扇子的大小花……教起秧歌的陳志超頭頭是道。在他看來,除了動作本身,跳秧歌第一是心態,高興了才能把秧歌扭活,死氣沉沉必定動作不自然;第二是男女搭檔默契,才能表現出方言里“騷情”的感覺。
給秧歌隊打主鼓是陳志超的一項絕活。“我們隊去年少一個打主鼓的,小陳一來就把重擔挑起來了。”常在大雁塔廣場表演的黃土地藝術團負責人白清葉說。主鼓在一支秧歌隊中的角色相當于總指揮,控制著整個鑼鼓樂隊和秧歌隊員的節奏快慢。“打主鼓,要以大局為重,不能由著性子來,”陳志超說,“要有海納百川的沉穩心態,整個場地都在你的控制之中。”
陳志超排練時都會帶自己的鼓槌,一副是日常練習用的柏木槌,另一副是紅木槌,敲起來手感和勁道相當好,“大場面”才會舍得用。2018年春節,西安白鹿原上演轉九曲黃河陣,手握紅木槌的陳志超敲著大鼓第一個進場,后面才是樂隊成員和秧歌隊伍,跟在最后的是眾多祈福群眾,聲勢浩大。
秧歌隊中年輕人無幾,這是陳志超很早就注意到的問題。在他看來,現在的年輕人跳街舞、玩“抖音”,娛樂方式多元化使他們很難再把注意力集中在陜北秧歌這樣的傳統民俗文化之上。
在白清葉的印象中,陜北的小孩“天生就會跳秧歌”。但她也承認,隨著社會城鄉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陜北曾經濃厚的秧歌氛圍不再,許多人從小就外出上學、打工,對秧歌開始變得生疏。
“秧歌不是只屬于中老年人的活動,而是男女老少皆宜。”陳志超說,“能夠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好處多多。”在他的指點下,已經有幾個青年徒弟開始跳得像模像樣了。
陳志超與女友王敏也是在西安跳秧歌時結緣的。初次見面時,陳志超打鼓的帥氣模樣映入王敏眼中,在后來交流秧歌技巧的過程中,兩人感情也迅速升溫。“我跟王敏表白的時候說過,認識你在秧歌場,秧歌就是我倆的媒人,”陳志超說,“將來等有娃了,我會讓他(她)繼承我的手藝。”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