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6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甘肅通渭金麗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金麗:甘為脫貧致富“牛”
本報記者 陳發明 通訊員 李娜娜
在甘肅通渭縣李店鄉,一提起王金麗,當地的村民個個豎起大拇指:這個養牛的女人了不起!
王金麗是李店鄉第一個養奶牛的人。2004年秋天,在新疆打工摘棉花的王金麗,偶然看到周圍住戶排隊打鮮奶,這個場景深深觸動了她。“當時我們通渭縣很少有人喝過鮮牛奶。”這讓王金麗看到了巨大商機。回鄉后,她從親戚朋友處籌到1萬元現金,買了一頭奶牛,從此走上了養殖路。
作為當地唯一的供應商,王金麗的鮮牛奶主要供應給當地中小學生和老人,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在奶牛養殖逐漸形成氣候的同時,王金麗又看到了肉牛市場比奶牛市場更加良好的前景。但是要轉型,手里的錢遠遠不夠。從來沒有貸過款的王金麗,找到縣農行,憑著自己良好的信譽和真誠,獲得了10萬元惠農貸款,買進15頭黃牛犢。育肥后每頭1萬元的收入讓她嘗到了甜頭。
隨后,王金麗又申請20萬元惠農貸款擴建養殖場,新建了500立方米青貯窖,引進了30頭架子牛,改變了家庭小作坊式的飼養和經營方式,逐步向專業化、產業化養殖發展。到2013年,養殖場內肉牛正常存欄達100多頭。規模上去了,可是存欄的肉牛都是生長緩慢的老品種,養殖效益較低。于是,體會到創業樂趣的王金麗又膽大了一回,毅然淘汰老品種肉牛,從當地一家大企業引進了80頭生長快、產肉率高的西門塔爾牛。
創業成功后,王金麗有了更高目標,帶領鄉親們一起干。2010年,王金麗帶頭組建了通渭縣金麗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2012年又組建了通渭縣金麗肉牛肉羊養殖技術協會,推行“合作社+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帶領周邊農戶發展牛羊養殖。2015年,金麗合作社被評為甘肅省級示范農業專業合作社。
據李店鄉李店村黨支部書記溫獻民介紹,合作社負責為會員及周邊農戶提供養殖技術、肉牛肉羊繁殖購銷服務和“四統一分”服務。“統一提供技術、統一疫病防治、統一養殖品種、統一銷售和分戶飼養模式,使得養殖成本明顯降低,養殖效益顯著提高。”溫獻民說,根據村委會的統計,加入養殖協會的會員與非會員相比,戶均年收入增加兩萬多元。
從一個外出務工農家女,到返鄉創業的養牛大戶,王金麗一路走來離不開農行的信貸支持。2013年,王金麗申請到通渭縣農行一筆80萬元的貸款,加快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步伐,也讓合作社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能力變得更強了。目前,合作社社員的肉牛存欄900多頭,肉羊存欄4000多只,年出欄肉牛1200多頭、出欄肉羊8000多只,年銷售額近1300萬元。
“沒有金麗合作社的帶動,我上哪里找這么好的脫貧門路?”正在自家圈舍忙著給牛添飼料的李店村村民李彥斌,就是通過加入合作社發展起來的養牛大戶,他從一開始毫無經驗到現在共養殖了20多頭牛、100多只羊,年均收入10萬多元。
為了降低貧困戶的養殖風險,王金麗給貧困戶投放懷犢良種母牛,讓貧困戶能在短期內做到品種改良,立見效益,還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貧困農戶無償提供技術服務,無償給予技術培訓。對貧困戶的玉米和玉米秸稈在高于市場價的基礎上訂單收購,優先收購,每年給貧困戶一個定心丸。目前,王金麗和她的合作社已經帶動700多戶貧困戶通過養殖脫了貧。
近5年來,王金麗先后接待了通渭縣以及周邊的安定區、隴西縣、甘谷縣、會寧縣和靜寧縣等貧困縣區2000多名有養殖意向的農民考察觀摩,為他們提供了850頭良種肉牛、1200只良種肉羊。目前,在王金麗的帶動下,已有350多人建成了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場,成為當地的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
“我的養殖場規模還不夠大,我們的合作社實力還不夠強,我們發展的空間還很大。”王金麗的奮斗步伐仍然在繼續。她表示,今后合作社將繼續完善種養結合的發展模式,把一些農戶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延伸發展多種產業。“我計劃打造休閑牧業農莊,在為游客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等服務的同時,讓游客親身感受牧業景觀,了解養殖文化,學習牧業知識,參與牧業生產活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