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探訪《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一書背后的故事——
“老記者”童禪福50載“三農”調研路
樊國安 本報記者 金慧英
近日,韜奮出版獎獲得者、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和首屆范長江新聞獎提名獎獲得者童禪福的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您撰寫的《走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道路——中國‘三農’調查》生動形象地闡述了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典型示范意義,我們決定作為重點圖書予以出版。”聽到黃書元肯定的話語,童禪福激動地說:“人民出版社是我‘圓夢’的福地,這部書稿是我50多年調研‘三農’問題和關注鄉村振興的‘圓夢’之作。”
作為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童禪福以74歲高齡的“老記者”的身份,以把基層“跑遍、跑深、跑透”的“三跑”調研精神,以對“三農”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千村萬戶,撰寫了這部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實證意義的書籍。該書由“導言”“引子”“集體化道路”“陽關道與獨木橋”“挑戰‘三農’的報告”“堅定走好自己的路”“抉擇道路的報告”“新‘三農’現象報告”“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憧憬”等12個重要章節組成,作者實地走訪調查了具有代表性的農村,選擇河南、河北、天津以及浙江等地的8村1鄉作為考察重點。從這幾個鄉村標本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變遷中,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概括、提煉,總結出一條以新集體經濟為主體的農村共同富裕之路。該書附錄中的《新農村建設中的難點和問題思考》等5篇調研報告,集中體現了作者對“三農”問題和鄉村振興孜孜“尋路”的深刻觀察和前瞻性思考。
50多年來,童禪福一直密切關注“三農”問題,他訪遍千村萬戶,相繼寫出了200多篇調查報告。這本25萬字的大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基礎上撰寫而成的。2016年他在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館主辦的內刊《國是咨詢》上發表了調研報告《歷史大變局下的農村新集體經濟》,用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等一批在全國堅持新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實踐證明“新集體經濟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了“四個真正”:真正解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堅定了廣大農民的社會主義信仰、理想;真正實現了就地就近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真正做到全村沒有暴發戶,家家都是富裕戶;真正做到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農民群眾生活豐富多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