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新華社記者 王立武
安徽黟縣紅星鄉紅光村,“傳黨情 聽民意 促和諧”九個鮮紅的大字醒目地懸掛在“金玉琴黨代表工作室”的正前方。村黨支部書記、十九大代表金玉琴每月10日定期在這里接訪黨員群眾。“讓群眾盡快過上好日子,是我這個書記的職責。”金玉琴說,只有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把村里的事情辦好,才能不辜負黨組織和鄉親們的期望。
紅光村地處大山深處,山林資源豐富,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2011年,金玉琴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把修路作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她帶著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日夜奔波,為村里爭取到資金,對兩條村組道路進行了“硬化”,新建兩條林區道路,既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又促進了林區資源開發。
村里一些貧困村民有致富愿望但苦于沒能力沒技術,金玉琴就積極與縣農業、科技等部門聯系,通過爭取在村部專門成立村民培訓中心,定期邀請各級專業技術干部及專業人才就林下經濟、養殖技術、外出務工等方面知識進行現場授課指導。根據紅光村山多地少的實際情況,她鼓勵和引導村民發展筍竹兩用林、進行筍干加工,全村230戶有80多戶從事筍干加工,筍干加工收入已占到每戶收入的30%,成為“筍干加工專業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690元,較上年增幅達13%。
金玉琴帶領村兩委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電子塑料件項目落戶縣工業園,成為全縣第一個村級招商入園的工業項目,不僅解決了村內15名留守婦女的就業,還為村集體提供了穩定的稅收分紅收入。村里還將部分村集體林場以聯營方式,與縣內企業合作發展高山蔬菜、山羊、黑雞等種養殖業,不僅大大增加了村集體收益,還帶動了群眾發展種養殖業增加收入。2016年,村集體還投入資金30萬元,流轉土地100畝種植中藥材,帶動周邊26戶群眾共同種植覆盆子,戶均增收達6000余元。
五年來,紅光村的村級集體收入從每年2萬元壯大到20萬元,村委會主任朱國光頗為感慨地說,如今,村兩委終于擺脫了長期以來“有心干事、無錢辦事”的尷尬境地。
“黨員合格與否,關鍵看是否發揮作用。”作為支部的領頭人,金玉琴想著法子把黨員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使。在規范組織生活、建立村述職評議等制度的基礎上,她把全村劃分為17個基礎網格,建立起“村、組、戶”三級網格體系,使村級黨建工作、信訪維穩、文明創建等工作可以迅速傳達部署,村民的意見建議可以及時收集處理,不僅增強了網格內黨員的責任意識,也讓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反映個人的訴求。
金玉琴平易近人,是個熱心腸。村民生病出意外她總是第一個趕到,出車出錢出力幫忙解決困難,而且分文不收。每每遇到村里興辦公益事業或鄰里有困難,金玉琴也總是帶頭慷慨解囊。村里有位80多歲的五保老人邱壽南,子女不在身邊,金玉琴平日里對老人格外照顧,老人夸贊金玉琴“不是親女兒,勝似親閨女”。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如今走進紅光村,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家家戶戶,整潔漂亮的徽派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說起村黨支部書記金玉琴,鄉親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