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6-04 作者:佚名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行走在甘肅靜寧,處處都是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景象。溫室大棚里瓜果蔬菜綠意盎然,工人們掐瓜蔓、澆水、除草;農機成了田間勞作的主力軍,扶貧車間生產正酣,養殖小區忙育肥,合作社流轉土地延伸產業鏈,休閑農業觀光景區35°蘋果谷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自精準扶貧開展以來,靜寧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16.09萬人減少到3345人,貧困發生率從35.88%下降到0.78%。2月2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靜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今后如何持續鞏固、穩定提升脫貧成果?這是靜寧縣當前最迫切的問題。創新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延長產業鏈條,探索發展循環農業,靜寧縣給出了破題點。該縣利用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稟賦,優化調整農業產業布局,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做大做強蘋果產業和牛產業,使傳統農業走上了生態循環發展的路子。
“五聯模式”內接生產外聯市場
在界石鋪鎮康源牧業合作聯社流轉的600畝連片土地上,一臺臺現代農機正在旋耕整地、覆膜壓土,往來穿梭在田間地頭,上河村貧困戶王正科自春耕生產開始一直在此務工,“日工資100元,離家近既照顧了老人小孩,又不耽誤掙錢。”王正科說。
界石鋪鎮像王正科這樣在家門口務工的貧困戶還有很多。高堡村已脫貧戶陳萍萍夫妻二人在家附近的供港肉牛基地找了一份長期活干,日常工作就是調配飼料喂牛、清運牛糞,二人每年能收入7萬多元,還能照顧上家里的大小事。
供港肉牛基地是該鎮招商引進的龍頭企業,基地建有雙列式標準化牛棚4座,年訂單出欄量3000頭,搭建了從農戶到基地、基地到出口的平涼紅牛高端銷售市場。基地生產的牛糞經處理后變成有機肥,又供給到高堡驛站的14座日光溫室里種植吊瓜、脆瓜等有機果蔬,走養殖、種植、加工、旅游于一體的三產融合循環農業發展路子。
基地負責人趙建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幫扶資金上企業每年收益40萬元,12個貧困村平均分紅2.8萬元,帶動西川村31家農戶以土地入股每年每畝獲700元保底分紅,農戶到基地務工年均可得3萬多元勞務收入,水魚等村62戶訂單種植飼草玉米的貧困戶每戶可收入1.3萬元,承接貧困戶配股資金的戶每年可獲800元固定分紅,對貧困戶養殖紅牛每頭加價400元收購。
“這是一條共贏的路子,國有平臺公司承接項目、整合資源,龍頭企業對接市場、負責銷售,合作聯社銜接組織各個合作社,合作社聯農戶抱團發展飼草種植產業和肉牛養殖產業。”界石鋪鎮鎮長李高強說,企業賺了錢,村集體有了發展資金,農戶可獲得訂單生產、政策紅利、土地流轉和勞動務工等多種收益。
近年來,靜寧縣西北部依托耕地面積大、群眾養牛基礎好,將草畜產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界石鋪鎮按照縣上“一園六區”產業發展規劃,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探索出了“鎮產業公司+龍頭企業+合作聯社+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五聯模式”,建成鎮草畜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發揮甘肅隴上草牧業、甘肅春盛康達實業、蘭州芳美和河北希星肥業四個龍頭企業帶貧作用,建立供港肉牛出口、2萬畝飼草玉米種植、3000畝整區域推進農業機械化和3000噸有機肥生產四個基地,帶動10個村辦養殖合作社、18個飼草種植合作社及1620戶貧困戶抱團發展草畜產業,集聚各類優勢資源帶動貧困戶持續發展,形成了以草興畜、以畜帶草、糞污利用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有效破解了產業發展難題及“一股了之”“一發了之”“一分了之”問題。
“龍頭企業對接市場,農戶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這種帶貧機制徹底改變了產業支撐薄弱現狀,在激發產業發展動力、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的同時,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老人、兒童的問題。”界石鋪鎮黨委書記張乾龍說。
打通靜寧蘋果與平涼紅牛新關聯
靜寧蘋果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截至2019年底,該縣果品總產量達88萬噸,總產值39.6億元,農民人均果業收益達到5800元以上,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與此同時,立足于“百萬畝優質蘋果生產大縣”的產業優勢和靜寧蘋果“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牌優勢,靜寧縣延長蘋果全產業鏈條,提升靜寧蘋果的附加值,配套建設蘋果精深加工生產線,罐頭、蘋果醋、果汁等系列加工制品相繼面世。
“靜寧蘋果不僅僅是賣果。”走進該縣金果實業公司,項目經理王娟告訴記者,公司以蘋果全產業鏈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為主營業務,集果菜儲藏和加工、果蔬罐頭及果菜汁飲料生產銷售為一體,逐步完善蘋果種植收購、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專賣銷售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平臺。公司引進的丹麥科汗森公司生產的植物益生菌菌種,果蔬在經過48—72小時的發酵,可產出果蔬罐頭及果菜汁飲料等深加工新型產品。此外,公司除在新店鄉段岔村有5100畝市級現代農業示范種植基地外,還每斤加價2毛收購貧困戶種植的蘋果,并將加工產出的果渣免費供給附近養牛戶。
在靜寧縣通達果汁廠,記者看到生產車間將果皮、果核、殘余果肉二次加工利用,生產成立富含可溶性糖、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多種營養物質的飼料。
據了解,將鮮蘋果渣進行發酵,可獲得含有活菌、死菌和酵母代謝物的發酵蘋果渣,再對其進行營養物質強化處理,所得蘋果渣既有動物需要的蛋白質和脂肪等,又有微生態調節劑,在飼料中加入蘋果渣不僅能提高飼料的適口性,還能提高牛羊等牲畜的生產性能和免疫機能。
近年來,靜寧縣充分挖掘區位優勢,多點發力、多方式融合,用牲畜糞污制作有機肥喂養蘋果樹,果渣發酵后喂養肉牛,果畜循環解決了蘋果種植戶前期落果、殘次果銷售難和西北部鄉鎮肉牛飼料問題,打通了平涼紅牛與靜寧蘋果之間的關聯,助推兩個產業銜接緊密、相互促進,拓寬了貧困戶脫貧后增收渠道,奠定了產業融合新基礎,構建了帶貧利益聯結新機制,探索出了一條彰顯靜寧特色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循環路子。
相關標簽:甘肅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