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4-29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2018年4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宣布:舞陽縣成功實現脫貧“摘帽”,全縣112個貧困村和4.38萬貧困群眾實現脫貧,成為我省第一個實現脫貧摘帽的省定貧困縣。
兩年過去了,脫貧的群眾現在生活得怎么樣?如何防止成功脫貧的群眾返貧?記者近日來到舞陽,進農舍,下田間,察看脫貧車間,探訪生產大棚,實地感受了該縣“融合黨建”工程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的強大活力,看到了干部群眾聚齊心勁兒促增收的火熱勁頭。
黨建融進去,經濟強起來,脫貧群眾收入穩步增長,“融合黨建”機制正在為脫貧農戶筑起牢靠的返貧“防火墻”。
黨建融進去,菇農富起來
4月26日,陽光明媚,舞陽縣文峰鄉李斌莊村的河南華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香菇產業園內,擺放整齊的幾十個淺口塑料筐里,均勻地攤曬著香菇。菌褶反射著陽光,白花花的一大片,有點刺眼。
香菇旁邊的棚子下,溫瑞清老人跟他的老伴,正在剪香菇梗。他粗糙的手拿著小剪刀在香菇堆里熟練翻飛。
“俺今年68歲,以前都是自己家種香菇,現在年齡大了,沒有種的力氣了,每天跟老伴就來這里務工,不出啥大力氣也有錢拿。”溫瑞清說。他是文峰鄉溫樓村人,兒女在外地打工,現在和老伴兩人,除了在廠區干活就是在家帶孫子,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兒每天都有活兒干。”溫瑞清說,他每天能拿到70塊錢。
溫瑞清是產業園里正在干活兒的數十名農民工中的一個。華寶公司擁有日產8萬袋的現代化香菇制袋車間,建有5座庫容超百噸的冷庫,技術力量雄厚,帶動當地3563戶貧困戶種植香菇和就業。
“有華寶公司做靠山,脫貧群眾增收就有了穩定指望。”文峰鄉黨委書記王旭東說。
華寶公司這座“靠山”,是舞陽縣“融合黨建”工程的成果之一。
上世紀90年代,舞陽縣實施“富民工程”時,文峰鄉嘗試了多種特色產業,歷經優勝劣汰,最終只有香菇產業保留了下來。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李斌莊等五個村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香菇。
地處平原的文峰鄉并不具備種植香菇的自然優勢,但這里有產業基礎,干部群眾有產業意識。2015年,華寶公司到文峰鄉租賃土地350畝開始香菇種植,并在當地政府的撮合下與菇農結成了香菇生產聯合體。
為了強化這種聯合優勢,實現更高水平的企、農雙贏,2017年7月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下,一個別具特色的“文峰鄉香菇產業黨委”誕生了。該黨組織下轄華寶公司1個企業黨支部和香菇產業集中的李斌莊等5個村的5個農村黨支部,由文峰鄉黨委副書記任香菇產業黨委書記、華寶公司黨組織負責人任副書記,采取屬地和行業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在香菇產業鏈上的產業黨委,如同黏合劑,將全鄉136戶香菇種植戶、8個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基地、21個合作社和10個家庭農場牢牢地整合在一起;又如同助推劑,引領企業扶貧、帶貧。華寶公司通過園區務工、入股分紅和承包大棚三種模式,帶動周邊貧困戶2300多戶,幫助其累計增收771萬多元。”王旭東說。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文峰鄉菇農種植的香菇屬于木腐菌,制作菌袋需要耗費大量木材。華寶公司依托技術優勢,正在引導菇農種植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的草菇等草腐菌。產業調整到位后,菇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更加寬廣,收入將穩定增長。
舞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蕾說:“為破解黨建與發展‘兩張皮’問題,我們實施了‘融合黨建’工程,將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使黨的建設有效融入中心工作,力求實現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峰鄉香菇產業黨委的建立,是我們結合脫貧攻堅開展的嘗試之一。”
黨建融進去,產業強起來,農村政治組織資源與經濟組織資源的有機融合,引領舞陽農民以更穩健的步伐朝著“脫貧不返貧、闊步奔小康”目標高歌向前。
黨建融進去,集體強起來
繞過吳城鎮北高村村委會辦公樓,進入欣欣鴻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廠房,去年剛脫貧的20多名村民,正在流水線上作業。
“知道咱這兒的電子廠是給誰代工嗎?”北高村黨支部書記高景紅一臉驕傲地說,“是華為!”
欣欣鴻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廠房、辦公樓和宿舍樓,都是北高村的村集體財產,公司今年能為北高村村集體經濟增加20萬元以上的租金收入。
招引欣欣鴻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北高村,是吳城鎮黨委書記柴向國和村支書高景紅的神來之筆。
這還要從吳城鎮的狀況說起。吳城鎮過去是個“老大難”,在舞陽縣所有鄉鎮中,它的面積排第二,人口排第一,同時貧困村、貧困戶的數量也位居全縣第一。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共有1777戶5660人,如今還有169戶301人未脫貧,其中72戶為特殊困難貧困戶。“這類貧困戶單靠其自身力量奔小康難度比較大,必須靠發展集體經濟來帶著他們富起來。”柴向國說。
但吳城鎮35個村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村集體經濟超過了10萬元,大部分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
這樣的吳城鎮,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欣欣鴻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落地北高村最大的原因就是看準了周邊有充足又不昂貴的勞動力資源。”柴向國回憶說,對北高村來說,該公司一入駐就給村里帶來了100多個工作崗位,目前正在建設的無塵車間投入使用后還可以繼續增加300多個崗位。
而要說吳城鎮最大的“劣勢”,也是人。“我剛當村支書時,村集體一窮二白,村民又窮又倔,勸他們出門工作,成了最難的事。”高景紅說,當時為了說動賦閑在家的村民到電子廠就業,他和愛人騎著電動車在村里挨家挨戶地跑。
真正把村民們的士氣帶動起來的,是村黨支部織就的一張“支部+協會”的黨建網絡。
“我們在村里成立了村規民約執行監督組、‘五老’協會、新農村建設協會、紅白理事會、民事調解組、婦女禁賭協會等13個村級組織,然后讓咱們的黨員積極參與進去。”高景紅說,村黨支部抓黨員,黨員管好各個協會,協會帶動全村群眾,這樣全村一盤棋就下活了。
除此之外,北高村還制定了公開承諾制度,村“兩委”在每年的元宵晚會上承諾十件實事,到次年的元宵晚會向村民公開報告完成情況。
北高村憑借別具一格的黨建和管理模式,被評為全國民主管理示范村。
“黨建做好了,群眾才能團結,群眾團結了,才能發動大家建設集體經濟,集體經濟強大了,貧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柴向國總結說。
2017年開始,北高村整合村內荒坑、荒塘14畝,投資210萬元,建成了一座3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2.9萬元;爭取政策性資金312萬元,自籌資金100萬元,建成2座標準化廠房、1座辦公樓和1棟宿舍樓。2018年,吸引欣欣鴻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后,當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
“2020年,俺村的目標是突破50萬元!”高景紅對這個目標很有自信。
“支部+協會”的黨建模式,把北高村的集體經濟帶得紅紅火火,最終受惠的還是村民們。“集體有錢了,我們就可以為村民辦更多的事,讓村民有更多機會掙錢,貧困的帽子就一去不復返了。”高景紅說。
他告訴記者,未來,村集體還打算入股欣欣鴻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剛起步,我還在觀察,目前收房租比較穩妥,如果以后這公司發展得好,村集體入股也很有可能。”
在“后脫貧時代”,舞陽縣融合黨建系列工程的穿針引線,把返貧“防火墻”一磚一瓦都壘得無比扎實。
黨建融進去,園區活起來
太尉鎮是舞陽縣最偏遠的鄉鎮,發展經濟的先天條件并不好,但這兩年該鎮的經濟卻搞得有聲有色,不僅建起了發展勢頭迅猛的工業園區,還在魏集村、廟張村建起了紅紅火火的天農源構生態扶貧產業園。
扶貧產業園占地1100畝,主要打造的是構樹飼料產業。整個園區分為養殖、種植、采摘觀光、市場銷售、種苗繁育、倉儲加工六大板塊,直接造福于全鎮18個村的316戶貧困戶。
“建這么大的產業園區,光是土地流轉就要愁死人,更別說要盡量惠及貧困戶了。”太尉鎮黨委書記趙方略說,“我們建設扶貧產業園的‘秘籍’,就是‘化整為零’,再‘化零為整’。”
他介紹說,“前期,我們通過每畝補貼100元的方式,鼓勵村組黨員、干部、經營大戶帶頭流轉各村、組貧困戶的土地,將貧困戶的土地化整為零,流轉后的資金交入鎮財政產業發展專用賬戶;之后,在規劃好的產業園區域內,鎮政府利用流轉資金以每畝100元進行補貼,重新租賃同等面積土地。前后兩百塊錢的補貼,是為了彌補可能存在的土地流轉差價。”
這樣一來,貧困戶分散在各村的土地,就被巧妙地統一置換到了扶貧產業園內,全鎮的貧困戶就被集中納入產業帶貧的“保護傘”下。
參與流轉的貧困戶的土地,默認遵守土地的“三權分置”原則,即所有權不變,使用權交給貧困戶,選擇產業的權利交給龍頭企業,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確保貧困戶、村集體、企業三方都能實現增收。
“土地流轉過來后,對貧困戶我們的安排是,有力氣的就自己種,不想種的就進園區務工,種不了的則進行托管種植,實行保底分紅。”趙方略進一步解釋道。
“這個方案,說著容易做起來難。要不是這些年黨建做得好,基層有著強有力的黨組織,我們的土地流轉和園區規劃、建設工作不可能推行得這么順利。”趙方略感慨道,“動力是黨建,后盾是基層黨組織,建強黨的戰斗堡壘真是太重要了。”
目前,扶貧產業園已經按照計劃實現了三方增收目標。2019年,園區內列入管理的2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收入增長2000元;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7500萬元,同比增長32%;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實現了每村增收超過5000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舞陽前年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鞏固脫貧成果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繼續緊緊抓住黨建這個引領,在產業扶貧、就業幫扶、建立防返貧機制上下足繡花功夫,決不讓一個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漯河市委常委、舞陽縣委書記李亦博說。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