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10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湖北竹溪縣蔣家堰鎮徐家溝村屬于無疫情村,通過登記、測量體溫后,該村梨樹灣茶葉基地組織人員進行田間除草。工作人員均佩戴口罩,人員間隔2米進行勞作。 柏元軍攝(中經視覺)
日前,湖北省發布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二十條”,從人、車、技、物、錢五方面作出分類指導,確保疫情防控,統籌春耕生產。在湖北許多無疫情或輕疫情鄉村,有步驟、漸進式、科學化的春耕生產正在有序進行。
日前,湖北省發布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二十條”,從人、車、技、物、錢五方面作出分類指導,確保疫情防控、統籌春耕生產,要求做到不等待、不觀望、不耽誤、不冒險。
荊楚大地上,呈現出一番別樣的春耕圖景——戴口罩,少嘮嗑,分時下地,分散干活,“天眼”巡田,“云”上種地……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新式春耕”不誤抗“疫”不誤春。
分類指導搶農時
“要堅持全省疫情防控‘一盤棋’,同時又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在嚴格落實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組織開展春季農業生產。”湖北省副省長萬勇表示,無疫情村要允許農民在本村范圍內下田勞作;有疫情村由縣級指揮部做好風險評估,在確保能防控、不擴散的前提下,組織有保護措施的農民開展農業生產。
暢通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綠色通道”。針對物資運輸車輛,嚴格落實線下“三證”通行措施,并開通線上通行審批平臺,優先保障在急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調運。對仔畜雛禽、水產魚苗、存塘魚、積壓鮮蛋、春防疫苗等在急的調運需求,加強督辦服務,優先予以保障。特別是對需要從省外調運春防疫苗的,要及時協調保障。
創新農業技術指導和服務。無疫情村、無疫情鄉鎮,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組織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查墑情、查長勢、查病蟲,開辦田間課堂,現場指導,同時組織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湖北省農科院等院所專家開展線上創新指導。
此外,精準做好種子和農業生產資料采購調運儲備,加強農業生產信貸融資服務,在做好保險理賠服務、用好財政資金、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的同時,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滿足農業生產的信貸需求。
據農情調度匯總,湖北省小麥面積1625萬畝,較去年夏收增加98萬畝;油菜播種面積1585萬畝,超額完成農業農村部下達的“擴種140萬畝”的任務。
“全省小麥一二類苗和旺長苗占比約85%,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油菜一二類苗占比80%以上,長勢好于上年。”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肖伏清介紹,春播主要農作物種植結構不斷優化,500萬畝再生稻區、600萬畝特色稻區、7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區3大水稻優勢區建設正有序推進,優質大豆、馬鈴薯、雜糧雜豆等特色糧食產業多功能開發取得進展。
目前,湖北省化肥、種子等農資儲備較為充足,省內主要種子企業已儲備早稻種子305萬公斤,中稻種子2700萬公斤,雜交玉米種子3770萬公斤。復合肥冬儲市場相對平穩,農藥生產企業和批發商庫存農藥1.8萬噸。
抗“疫”生產兩不誤
清理溝渠、搶播秧苗……3月3日,武漢市漢南區鄧南街無疫情村水三村、解放村等村開始春耕生產。“我們今天上午下田,下午就休息,隔壁田里的下午下田。”新溝村村民白明知說。
在全市最大的育苗基地——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農投集團維農種苗基地,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育苗。560萬株瓜類、茄類等種苗長勢良好。根據不同種苗的生長周期,該育苗基地儲備了100萬株種苗,可以滿足農民春季生產需要。
在江夏區山坡街光星村亙谷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綠油油的油菜長勢喜人。近一個月來,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組織農技人員2100多人次深入基層指導農業生產,服務農民。市農技中心專家姜正軍、朱伯華、祝花等來到田間,指導快生菜搶播及農作物春播春管。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譚本忠介紹,目前,武漢市已播栽早春作物30萬畝,包括早春鮮玉米、早春蔬菜、毛豆、西(甜)瓜。按照全市搶播快生菜10萬畝的計劃,目前已播栽快生菜8.5萬畝,快生菜均為1個月左右即可上市的品種,為武漢市主攻3月至4月中旬蔬菜春季供應奠定了基礎。
襄陽市是全國夏糧主產區,小麥種植面積540萬畝。該市發揮農機在春耕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組織180家農機專業合作社,投入噴桿式噴霧機、無人植保機230臺,下田開展小麥統防統治,減少農民下田頻次。
孝感市加強春季農業生產物資籌備。初步統計,該市春耕生產預計需備各類種子1109萬公斤,已儲備768.82萬公斤,缺口340.18萬公斤。為補齊缺口,當地農資供銷商已和常年合作的農資企業達成訂購意向,實現“點對點”生產、配送。
黃石市及時組織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搶收在地蔬菜、搶播快生菜、搶育菜苗,確保蔬菜供應不斷檔。截至2月29日,黃石市已搶播竹葉菜、莧菜、小白菜等快生菜1萬多畝。
今年春耕大不同
分時作、上網課、精服務,與往年紅紅火火“鬧春耕”的場景和氣氛相比,今年荊楚大地的春耕有些不一樣。
沙洋縣曾集鎮龔廟村一片平坦的田地上,停著幾臺大型推土機,堰塘已被清淤干凈。“戴好口罩,分散作業,不要扎堆。”龔廟村村支書孫昌金一邊干活,一邊提醒大伙做好自身防護。
“櫻桃花盛開的時候,也是除草的關鍵時期。基地種植的110畝櫻桃是綠色無公害產品,不能使用化學除草劑,只能人工除草。”曾集鎮金雞村康宇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黎鵬說:“疫情階段,我們不會出基地,也不請外人務工,都是自家人在地里勞作。”
疫情期間,專家不能到田間指導農業生產,襄陽市襄州區建立了農民合作社微信平臺群,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拿不準或診斷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視頻求助,“坐診”專家有針對性地開出“方子”。
春耕備耕,農資先行。打通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梗阻,暢通“綠色通道”,湖北優先保障在急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調運。特殊時期,農資配送方式也得以改進,點對點下單、無接觸式配送等新探索成為時尚。
“托管”成了新模式。當前正值小麥拔節期和油菜蕾薹期,是春季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監利縣農民種田不用親自下田,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幫忙“托管”,全程農機化作業,減少人員的聚集。
監利是全國水稻生產大縣。圍繞“農業部門+鄉鎮+村+科技示范戶+農戶”的農資保供服務方式,監利縣打通農資供應堵點。眼下,監利48家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均已與種子公司、供銷社對接。
“農資到村組,鄉醫務人員為配送人員測量體溫,查驗健康證,貨物就地下發,開單結算線上支付,村里再送到農戶家門前20米處,不見面、不接觸。”監利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賀章華說,全縣已儲備種子180多萬斤、農藥2000噸、化肥6萬噸,將陸續送抵農戶家門口。
相關標簽:湖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