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12-24 作者:佚名 來源:重慶日報
“澳林牧業963.2元、巨吉農業818.1元、廣良山羊399.9元、秋之燚594元、澤超蔬菜208.1元、紅驕辣椒48.8元……”近日,重慶市奉節縣平安鄉天臺村貧困戶胡后然拿到分紅時十分開心。
胡后然口中的巨吉、廣良等,是天臺村產業發展的6塊“金字招牌”。2017年8月平安鄉被列入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后,當地大力發展脫貧主導產業。在此背景下,天臺村引入了6家企業,今年試生產實現產值近4000萬元,預計明年產值將邁過億元臺階。
政策吸引 6家企業進村辦廠
深度貧困鄉鎮老小邊交叉,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滯后,自身造血能力嚴重不足,發展產業殊為不易。
“前些年,我們除了有一點土煙外,就只有養豬、種玉米、土豆等傳統產業,村民一年到頭收入很少。”天臺村支書張澤明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平安鄉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天臺村也跟上了這波紅利。
6家企業里,有兩家是回引的本村人才返鄉創業。巨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老板名叫顏道明,在外做建筑生意多年。2017年,張澤明找到顏道明:“明子,最近鄉里搞脫貧攻堅,政策比較好,你要回來創業,我們肯定大力支持。”
正巧,顏道明也在考慮轉型,詢問有哪些優惠政策。“惠農政策,投資400萬元以上,國家各種綜合補助就有200萬元!”張澤明趕緊詳細介紹。
一來二去,顏道明定下了回鄉創業的計劃。今年他投資的豬場試生產,出欄1100頭生豬,年產值達到700萬元以上。
和顏道明相似的是,44歲的天臺村三社村民張廷康在外搞物流,一聽村里要發展產業且有扶持,便將物流公司轉給了他人,返鄉辦起了廣良牲畜飼養有限公司,養殖山羊。
“養羊,雖然利潤沒那么多,但是細水長流,而且還有政策扶持。”他說,目前自己在圈舍、羊羔、土地流轉費上共投入300多萬元,政策扶持就達到100萬元。今年,張廷康的山羊已賣出600多只,每只羊約2500元,產值達到150萬元。
兩年來,在扶貧政策的吸引下,養殖肉牛的澳林牧業、養殖能繁母豬的秋之燚、種植蔬菜的澤超和紅驕農業相繼進村,構成了天臺村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
帶貧益貧 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6家企業的政策扶持不是白給的,村里與其分別約定,建立健全帶貧益貧機制,帶動貧困群眾長效脫貧增收。
例如,養殖安哥拉黑牛的澳林牧業采取“寄養代繁、借牛產犢”的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澳林牧業現場負責人顏昌忠介紹,公司給貧困戶提供一頭母牛,貧困戶將其養大,生下小牛后把小牛還給公司,母牛就歸貧困戶所有。這樣一來,貧困戶無需花錢買基礎母牛,便可繁育牛犢賺錢,而公司也從中獲益,等到這些牛犢長到4-6個月時,每頭賣5000元不成問題。
顏道明的巨吉農業,則采取了另一種方式。“200萬元補助中,有一部分是股權化改革資金,每年生豬養殖的凈利潤,按照一定比例分發給貧困戶。”他說,今年11月18日公司首次分紅,每戶貧困戶獲得818.1元,胡后然的分紅正是來源于此。
與此同時,村民還有土地流轉費和務工工資兩項收入。“每畝土地每年的流轉費是600元,一次性給了我們10年。”胡后然笑著說,自己還在養殖場打零工,每天150元,平均每個月做20天,“收入快趕上城里人了。”
在6家企業的帶動下,天臺村村民的收入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500元,而今年已漲至9887元,產業扶貧成效初現。
擴大規模 億元產值明年達成
天臺村的產業正發展得有聲有色,但張澤明還是略有遺憾,“要不是因為一些因素阻礙,本來今年就能達成‘億元村’的目標。”
比如,按照計劃,巨吉農業的生豬年出欄量應達到7000頭左右,年產值預計可達4000萬元,但試養殖期間不敢盲目擴大生產規模,于是將出欄量控制在1100頭。
“我們已經著手再新建一個養殖場。”巨吉農業一名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兩個養殖場加起來,年出欄生豬可達1.4萬頭,即使價格回落,明年的產值規模也將超過6000萬元。
談起明年的打算,張廷康頗有信心:“今年我們只是試生產,明年羊子出欄量將達到3000只以上,毛收入應該有750萬元左右。”
明年,秋之燚的能繁母豬也將加大生產,按照一頭母豬一年兩次產仔、每次10頭、每只豬仔1000元計算,目前存欄的170多頭母豬,預計產值將達350余萬元。澤超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澤超則表示,明年合作社計劃帶動農戶種植辣椒1000畝,辣椒產量約2000噸,將為農戶增收700余萬元。錦上添花的是,村里早前發展的1700畝脆李也將在明年迎來盛產,按畝產值1萬元計算,又將為村里帶來1700萬元產值,加上澳林牧業、紅驕辣椒兩家企業的產值,明年天臺村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億元村”。
“村里將繼續實施股權化分紅、‘合作社購牛、貧困戶領養’、借羊還羊等,想盡辦法讓老百姓長效增收。”張澤明表示。
相關標簽:奉節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