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26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河南省修武縣五里源曾經叫“五里泉”,周邊有很多泉眼,西晉以來一直有種植水稻的傳統,20世紀70年代后期,隨著經濟的發展,泉眼逐漸消失,村民們也不得不改種小麥、玉米。雖然稻田消失了,但村民們記憶中“小橋流水稻花香”的場景成為一種難以抹去的情結。
2018年,隨著大沙河整治,成噸的淤泥被沖刷,干涸已久的大沙河重獲生機。瞅準時機,袁小全大膽種植了600畝優質富硒水稻。2018年底,他成功拿到了國家權威部門出具的第三方檢測報告,報告顯示該地土壤、大氣、灌溉水等25項檢測全部合格,產出的稻米無毒素、無農藥殘留、無重金屬物,符合國家綠色健康食品標準。其中,抗氧化硒元素含量高達27微克,滿足國家10~30微克含量的標準,是名副其實的“富硒”稻米。
在袁小全的精心培育下,2018年的富硒水稻畝產達1200~1300斤,一季稻的收入抵得上兩季玉米的收入。2019年,充滿干勁的袁小全毫不猶豫擴大了種植規模,由600畝擴大到1000畝!
“規模擴大了,品質一點也不能含糊。”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袁小全利用微生物發酵的傳統有機肥和光碳核肥做水稻主要肥料,在平整土地的同時撒入有益菌種,不僅可抑制有害菌群,還能遏制雜草生長,同時,通過噴施葉面肥為水稻補硒,打造高附加值的富硒水稻,后期再鴨稻混養,達到疏松土壤、渾水肥田的效果。綠色的種植方法吸引了一群白鷺來此棲息,它們翩翩起舞,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如今,袁小全注冊了“云臺金谷”商標,致力將富硒水稻打造成修武優質農業品牌。“下一步,我們還要利用技術優勢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富硒玉米、富硒大豆、富硒花生,帶領更多農戶走上綠色種植的致富之路。”談到未來,袁小全信心滿滿。
相關標簽:修武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