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23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網
“提前一周房間都預訂完了,現在是一房難求,想不到干農家賓館真中!”正值旅游旺季,經營農家賓館的馮建新面對蜂擁而來的游客,既欣喜又有些懊惱,“高興的是客人多不愁掙錢,后悔的是眼皮子太淺,旅游這碗飯吃得太晚。”
馮建新的家鄉在河南省欒川縣陶灣鎮西溝村,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的欒川森林覆蓋率超過80%,15個鄉鎮中13個有景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20余年前,就有先行者吃上“旅游飯”。
但3年前,當鎮里、村里的干部找到馮建新,鼓勵他經營農家賓館時,長期打工為生的馮建新卻一口回絕:“心里沒底,不知道該咋干。”無奈之下,鎮里只能勸他先經營個小吃攤,賣涼粉。
陶灣鎮黨委書記段紅偉說。經營小吃攤期間,馮建新看到村里車來車往,游人不斷,終于下定決心建農家賓館。籌集資金整修自家的房舍后,馮建新的農家賓館于2018年6月開門營業。“生意很好,9個房間,我們夫妻倆經營,半年下來掙了5萬多元。”馮建新說,“今年更不愁客源,有不少回頭客,加上客人介紹的客源,接待不過來。”
“旅游該咋干”并非馮建新一個人面臨的問題。與西溝村臨近的4個行政村一度都是貧困村,1500余戶6700余人中近1/5是貧困戶。“提起搞旅游,這里的群眾還是沒自信,只知道搞旅游是好事,但想不通咋干,需要有人領著干、推著干。”段紅偉說。
2015年起,當地政府在西溝村等4個村子修建自行車道、登山步道等設施,引導村民發展鄉村休閑游。不到4年,約170家農家賓館在山溝里開張。依托鄉村旅游,300余戶貧困戶1200余人脫貧,村民們沒想到旅游真成了自家的“金飯碗”。
實際上,在欒川發展旅游的20余年間,“想不通”“想不到”的事情還有很多。
22年前,當潭頭鎮原副鎮長馬海明提出在重渡村發展旅游時,剛吃上幾年飽飯的村民們都不認可。“當時村里人住的是土屋瓦房,靠種地、養牲口生活,說搞旅游,跟聽神話一樣。”重渡村黨支部原書記賈文獻說,那時候別說群眾,一些黨員干部也想不通啥是旅游?窮山溝跟旅游有啥關系?
摸著石頭過河,重渡村邁出了發展旅游的第一步。隨著國內旅游市場逐漸火熱,再引入企業投資管理,如今,重渡溝已成為有350余家中高端農家賓館和民宿、年接待游客約90萬人次的熱門度假區。
8年前,背靠4A級景區多年的廟子鎮莊子村想吃口“旅游飯”,但村民只愿小打小鬧,不敢將旅游規劃為村莊主導產業。“村里太窮了,村民不知道搞旅游能不能掙錢,都怕擔風險、受損失。”村支書溫天序只好籌集資金帶領80余個村民到省內外的旅游村考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堅定大家發展旅游的信心。”
黨員干部帶頭干,8年間,莊子村的農家賓館發展到110余家,村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2600元增加到2018年的約3萬元。
想不通啥是旅游,想不通旅游掙不掙錢,想不通怎么發展旅游,20余年來,欒川人把“想不通”的旅游問題一一想通了,而想通后的結果又讓欒川人分外驚喜。2018年,欒川接待游客近1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7.4億元,帶動從業人員16萬余人,其中,1.2萬余名貧困群眾借助旅游脫貧,旅游成為欒川人最實在的“金飯碗”。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