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16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借無人機的視野,重慶市巫溪縣紅池壩鎮茶山村,好似荷葉上的露珠,四周綠色充盈,獨有晶瑩嵌中間,大山長嶺,把最好的饋贈給了這里。
走進小村,一派田園風光,迎頭正好撞上村民袁金春。“電視機的遙控板沒有送來?我找遍了,沒找到。”7月初,袁金春的農家樂試營業。“我們為遠道而來的客人,提供餐飲和住宿,大伙晚上要看電視可怎么辦呢?”
“村里領導給我做了很多工作,我也去參加了培訓,但第一次做農家樂,還是有點緊張,怕客人們不滿意。”樸實的袁金春,總想把最好的服務給游客。“人家大老遠來,你不搞好,心里不安逸的嘛。”
回憶起接待的第一批游客,袁金春興奮得跺腳,“開業沒兩天,十幾個游客來了,要吃午飯。”正在家門口摘豆角的袁金春懵了,一旁的村委會主任劉學明笑道:“老袁,愣啥?還不趕緊接待第一批游客。”
袁金春這才把兩手往圍裙上一抹,招呼著客人們入座。上茶水,下廚房,一桌好飯,簡簡單單,農家味十足,客人臨走前,豎著大拇指,贊不絕口。“袁大姐弄的飯好吃,咱們農家樂叫啥名字?我們下次還來。”
袁金春搓著衣角,“還沒名字呢,才開業。”游客們紛紛開始為袁金春的農家樂想名字,“后有青山,前有綠水,被一大片樹林環繞,叫青林院怎么樣?”
“那就叫青林院。”袁金春越想越覺得這個名字妙,“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我的青林院能接待50多人用餐,提供了近20張床位。”
農家樂開業,為袁金春增加了一筆收入,致富有了新路子,她是茶山村村民脫貧致富的縮影。
“茶山村人多地少現象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7畝,單純依靠種地實現脫貧致富十分困難。”劉學明介紹道,基于此,由村集體牽頭,按照“確權不確界”原則,將1社400畝土地整體流轉,統一規劃建設道路、溝渠等農業基礎設施,引進市場主體統籌產業業態布局,到目前共引進業主4家,流轉土地1200余畝。為深度調整產業結構,為農旅融合發展奠定基礎。
農旅融合,要有田園景。為此,茶山村深化“微田園”特色,打造康養民宿度假區,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服務區、觀景平臺等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全面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村污水、垃圾實現集中排放和處理;推進“1+10+40”鄉村旅游接待能力建設,即建設1個民宿接待中心、10戶“森林人家”示范戶、40戶星級農家樂,著力打造“紅池壩上·云中之家”鄉村旅游品牌。
“我們還將實施果藥、果蔬、茶藥融合發展,建設400畝生態效益農業園(青脆李套種辣椒),370畝茶葉標準化種植基地,430畝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劉學明表示,茶山村將唱響,“春品茶賞花,夏避暑摘果,秋收藥采蜜,冬民俗戲雪”的四季農旅融合歌。
相關標簽:巫溪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