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0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只花了1萬元,我就搬到省道旁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居住。”62歲的甘肅隴西縣通安驛鎮高陽村建檔立卡戶高岐說,之前身處偏遠大山,交通不便,如今走幾步路就是公路邊,坐上班車去鎮上,特別方便。
高岐說,以前住的土坯房不安全,一到下雨天,常常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孩子們便用炕上鋪的席搭起來避雨。可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生活了40多年的土坯房,竟能說搬就搬。
高岐一家長年守著6畝山地靠天吃飯,全年的收入也就5000多元。“拆舊屋、蓋新房”的生活,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心愿。
今年年初,高陽村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項目竣工,高岐和其他25戶貧困戶實現了安居夢。高岐說磚瓦新房蓋得特別好,寬敞明亮。搬入新家后,高岐一家人的居住條件發生很大變化,出行、就醫、趕集等各方面都方便許多。
同時,高岐所在村為安置點配套了香菇種植基地。如今,高岐和老伴經營著一個香菇種植大棚,通過技術培訓、訂單收購,高岐夫婦從莊稼漢成功轉型為專業香菇種植戶,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
高岐說,香菇一年收4至5茬,每茬收入在12000至13000元之間,一年收入在6萬元左右。無論天陰下雨,收購商都會上門收購,不愁銷路。相比原先在山上務莊稼,現在活兒輕松,收入又好。
據了解,當地堅持精準識別對象、新村安置配套、產業就業保障、綜合治理跟進、舊宅拆除復墾、生態治理修復六個環節聯動推進原則,實現搬遷農戶增收有保障。
隴西縣通安驛鎮副鎮長李飛介紹說,這個安置點還配置了學校、衛生室、便民服務中心、金融服務網點、愛心超市、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保證農戶在安置點安心居住。
在該縣云田鎮回岔村安置點,打水轆轤、挑水扁擔、耕地木犁、木窗木門等一些搬遷農戶曾經用過的“老物件”,如今被充分利用,打造成了充滿農耕氣息的文化墻。
云田鎮回岔村黨支部書記王雄說,文化墻一方面美化易地搬遷點的環境,另一方面也鼓勵農戶勤勞致富,生活會越來越好。
2016年以來,隴西縣共實施搬遷建檔立卡戶3000多戶,涉及17個鄉鎮,建設集中安置點111個,總投資8.3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7.68億元,投資完成率為92.3%。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縣把改善民生、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培育脫貧增收產業放在首位,按照發展產業與移民搬遷統籌考慮、同步推進的思路,依靠易地扶貧資金支持,精準選擇符合搬遷對象的致富產業,加快脫貧步伐。主要以配套畜牧養殖、食用菌產業、光伏產業為主。
針對一些特殊困難家庭,當地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幫扶力量,把搬遷農戶生活必需的灶臺、火炕和衛生廁所等附屬設施全部無償配套建設,對有條件的農戶積極組織到建設工地就地務工,通過2至3個月的務工收入基本解決建房自籌資金,實現“零負擔”搬遷入住。
相關標簽:甘肅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