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04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一粒小茶籽的大作為
——湖南省衡陽市發展油茶產業助脫貧促振興紀實
一粒青褐色的油茶,掛在茶樹上最長可達13個月,榨出的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0%以上,是食用油家族之翹楚。作為特色資源,油茶產業不僅是我國解決糧油危機的戰略性綠色產業,更是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
近年來,湖南省衡陽市委、市政府將油茶產業作為重大戰略性產業來抓,全力推動油茶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市油茶面積超400萬畝,年產油茶5.56萬噸,產量和面積均居全國地市之首,衡陽市7個縣市均被評為“全國油茶產業建設重點縣”,油茶產業已成為該市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富民產業。
將油茶產業作為一號工程來推進
——成立以市委書記為總召集人的全市聯席會議,市縣組建油茶產業發展局
總部設在長沙的金鑫農業的董事長謝瓊是一位年輕的“海歸”,雖然進入油茶產業才4年,卻對發展高產優質油茶充滿信心。
衡陽市制定了“2021年全市油茶林面積達500萬畝,2025年油茶產業年產值達500億元”的近期目標,并舉全市之力努力推動目標實現。
最強領導推動。衡陽市縣鄉村四級書記和各部門一把手親自組織、親自落實,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識。廣大油茶業主和農戶積極參與、主動投入。
最強機構專抓。衡陽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總召集人的全市油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推進調度;并組建了正處級油茶產業發展局,7個縣市全部成立了正科級的專門管理機構,解決了有專門機構抓、有專業人員干的問題。
最強機制落實。將油茶產業發展列入對各縣市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評估考核內容,對年度建設任務、建設質量、保障措施等重點工作開展專項驗收、督查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縣市領導班子工作評價、油茶產業項目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
現在,衡陽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4219個,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專業從業人數達到17.46萬人,有力保障完善了油茶產業發展的組織和人才支撐,涌現了一批有情懷、有實力的企業家,比如,大三湘茶油董事長周新平。
打造“衡陽茶油”公用品牌
——將茶花定為市花,出臺全國首個油茶地方標準,建成全國第一個油茶特色小鎮
近年來,衡陽市堅持將油茶作為重要的城市名片來打造,著力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國油茶第一強市”。
創新模式強實力。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帶動、油茶莊園支撐、產業集約集群的發展模式,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即:培植10個全國、省級油茶產業龍頭企業,培植100個2000-5000畝的油茶種植示范基地,培植1000個300畝以上的油茶種植示范莊園,培植1萬個50-100畝的油茶家庭農場。截至目前,精心打造了“衡陽市百里油茶產業示范帶”和“耒陽-常寧-祁東”“衡東-衡山”“衡陽-衡南”三大油茶產業集群,培育扶持了大三湘、神農、齊家等11家年加工能力400噸以上茶油企業,發展了16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
打造品牌樹形象。全力打造“衡陽茶油”公用品牌,出臺全省首個《地理標志產品·常寧油茶》油茶地方標準,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理保護商標”,油茶質量標準體系和產品價格發布體系建設有序推進,建成全國第一個油茶特色小鎮,啟動了衡陽油茶企業IPO上市籌備工作。
精準宣傳擴影響。將茶花定為衡陽市市花,成功承辦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向全省乃至全國推介衡陽油茶,鞏固和提高了衡陽作為全國油茶產業發展核心區的地位。2019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衡陽市委書記鄭建新向全球發出了“舉衡陽全市之力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助推湖南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省”的強音。
將油茶產業作為一號特色產業來建設
——油茶產業被列入全市八大千億級重點產業予以支持和傾斜,并建立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和科研博士(后)工作站,推進“一館多中心”建設,拓展油茶下游產業
衡陽市林業局局長兼市油茶產業發展局局長陳駿介紹,近年來,衡陽市將油茶產業作為全市最重大、最響亮的“一縣一特”特色產業來打造,并列入全市八大千億級重點產業予以支持和政策傾斜,突出“四個強化”:
一是強化資金保障。不斷強化產業資金支撐,衡陽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億元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018年共落實油茶建設資金7.1億元。其中,向國家、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爭取專項資金8200萬元;市、縣兩級財政安排和籌集專項資金2.23億元;廣大油茶業主和農戶主動投入資金4.05億元,包括“農信擔-油茶貸”和農業銀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貸款2億元;成功組建10億元規模的天圖油茶產業基金,重點投向種苗公司、茶籽加工企業兩個重大項目。
二是強化科技創新。建立了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衡陽油茶產品檢驗檢測分中心和駐衡陽油茶科研博士(后)工作站,搭建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等一流科研院所為支撐的技術聯盟體系。大三湘、神農等油茶企業在茶籽剝殼、茶油加工、產品包裝等方面獲得298項專利。
三是強化平臺搭建。全面深化與湖南省現代農業集團合作,統籌規劃油茶數據平臺、全國性油茶產品和生產資料現貸與期貸交易市場、油茶產品和生產資料配套倉儲物流中心、國家油茶科技研發中心等,油茶“一館多中心”建設扎實推進,搶占了油茶產業發展戰略制高點。
四是強化產業招商。瞄準油茶產業上下游產品,著力加強產業鏈招商,積極發展與油茶產業相關的生產體驗、休閑觀光、養生康體等現代服務業。前不久,市委書記鄭建新率領相關部門、縣市區,深入到廣州、深圳等地開展招商,重點邀請各化妝品企業抱團將產業成鏈條式轉移至衡陽,共同拓展油茶下游產業,與華南理工大學協同研究院、廣州市化妝品行業協會、化妝品企業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打造中國化妝品產業新業態。
油茶產業成為衡陽扶貧產業
——衡陽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0萬元扶貧資金,6648家貧困戶新造油茶11687.7畝,戶均增收3300余元
“不久前,湯泉村2組貧困戶劉連佰與村里的神農湯泉油茶莊園簽了油茶扶貧代造代管協議,9組貧困戶胡新球一家五口,都在這個山莊務工……”耒陽市東湖圩鎮黨委書記賀光輝介紹。
這是衡陽市將油茶產業作為全市產業扶貧突破口和主模式的一個縮影。“一顆茶樹一斤油,子子孫孫不用愁;百畝茶山萬斤油,又討老婆又蓋樓。”謝瓊的金鑫農業幫助近500戶貧困戶脫了貧。
統籌聯動,出臺《衡陽市油茶產業扶貧指導意見(試行)》。將油茶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協同推進。不久前,在總結去年經驗的基礎上,又出臺了補充意見,確保扶貧的精準性。
政策帶動。2018-2020年,衡陽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0萬元油茶產業扶貧資金,對貧困戶新造1畝以上、5畝以下油茶林,給予不少于每畝1500元的補貼;對支付貧困戶工資超過每年1萬元的企業,給予每年1000-4000元的就業補貼。截至2018年底,衡陽市已有6648戶貧困戶新造油茶11687.7畝,貧困戶戶均增收3300余元。
創新推動。因地制宜推進油茶基地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推廣“公司+莊園+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行業協會+農戶”等合作方式,優化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之間互利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戶真正實現長期穩定受益。
面對漫山遍野業已結出毛茸茸果子的油茶林,衡陽市委書記鄭建新信心滿滿:“衡陽市將按照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步步為營、久久為功,強化對農村‘錢、地、人’等要素的制度供給,抓實抓好油茶產業,力爭早日實現‘中國油茶第一強市’的戰略目標并助推湖南成為‘中國油茶第一強省’。”
相關標簽:衡陽市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