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02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引導1500多家企業到貧困地區開展產業扶貧,投資超過1000億元;舉辦82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11萬個,帶動就近就地就業8.6萬人,引導全國貧困人口在京就業15.8萬人;招募5600余名大學生赴新疆和田支教……這是去年北京扶貧協作交出的一張答卷。
答卷成績如何?日前,在全國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北京市考核結果位居全國前列,對口幫扶的河北和內蒙古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綜合評價均為“好”。
北京為何能夠在極其嚴格的考核中脫穎而出?市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馬新明表示,這得益于全市上下始終將扶貧協作作為必須完成的首要政治任務、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分內之事,始終保持高位推動,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措施,持續加大投入,構建大扶貧格局,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生動實踐。
高位推動:各級書記親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
據悉,2018年,北京市投入幫扶資金65億元,建設1000多個扶貧項目,選派1739名干部人才,有力助推受援地區25個縣脫貧摘帽、69.07萬貧困人口脫貧。
深挖漂亮數字背后,是北京市把扶貧協作列入重要議程,高位推動,發力攻堅,全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召開14次會議,市領導50多次批示。在備受矚目的這輪機構改革中,市委書記蔡奇、市長陳吉寧親自掛帥,成立市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并將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由臨時機構改為市政府直屬機構。還有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馬不停蹄,率團到河北、內蒙古、西藏拉薩、新疆和田、青海玉樹等省區進行對接,召開18次高層座談會,簽署扶貧協作協議,研究推進重點任務。
在高位推動下,一年的時間里,北京逐漸建立健全扶貧協作的體制機制。包括:各級書記親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援受雙方協同聯動、46家成員單位和10個前方團隊共同推動的組織領導體系;以40多個文件為支撐的政策體系、資金項目和干部人才為主的投入體系、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動員體系、以提升脫貧攻堅能力和內生動力為內容的培訓體系、以“三個清單”為基礎的責任體系、綜合督查與日常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并重的宣傳體系。
“握拳”幫扶:實打實重金投入、綜合施策精準發力
首農集團在內蒙古正鑲白旗投資1.53億元,流轉萬畝牧民草地,租賃嘎查集體資產,用租金設立公益崗位,共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489戶3395人。
首農集團只是北京開展產業就業幫扶的一個縮影。
資金人才幫扶是關鍵。2018年-2020年,北京在原計劃基礎上新增市財政幫扶資金近40億元,在全國率先將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增加到縣均4000萬元,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2019年以來,北京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前5個月向受援地投入市級財政資金達56.5億元,比年初計劃增加了1.7億元,實施1037扶貧項目。
為幫助受援地斬斷“窮根”,北京還大力推進“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目前,拉薩北京中學、北京實驗中學高考上線率實現100%;拉薩市人民醫院成功創“三甲”,玉樹州人民醫院通過“三乙”評審,和田市醫療水平實現整體提升。
凝聚合力:區縣結對全覆蓋、消費扶貧出實招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戰,需要凝聚起全社會的磅礴力量。對此,北京市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構建起大扶貧格局。
目前,北京16個區與受援地所有縣(旗)全部結對,實現區縣結對全覆蓋。同時,各區積極動員鄉鎮、村、學校、醫院、企業等參與扶貧協作,推動與受援地513個貧困鄉鎮、1031個貧困村、496所學校、370家醫院結對幫扶。動員全市814家企業參與結對幫扶762個貧困村,引導1.3萬家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扶貧協作。
“購買一件產品,獻出一份愛心”,北京充分發揮首都大市場的優勢,開創消費扶貧模式。一是在全國率先建成消費扶貧產業雙創中心,建立“1+3+N”扶貧模式,打造集線上線下展示展銷、市場供需信息對接、商品營銷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自1月啟動以來,已吸引市民10萬人次,消費扶貧愛心卡辦卡量超10萬張,銷售額超1億元。二是持續推動扶貧產品進機關、進商超、進企業、進學校、進醫院、進軍營、進社區“六進”行動,并在全市16個區設立扶貧協作地區特色產品展銷點、展銷專區866個,銷售額達134.86億元。
打造樣本:發揚首善標準、形成特色模式
幾年來,北京堅持首善標準,通過深入開展黨建引領、科技扶貧、金融扶貧和扶智扶志等行動,初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扶貧支援模式。
抓黨建促援建模式。加強與受援地貧困村黨支部共建活動,支持玉樹“三基學院”建設,探索“黨支部+合作社+扶貧車間”等模式。深入開展“強作風、促扶貧”主題活動,制定實施《關于加強扶貧協作領域作風建設的實施意見》。
科技引領扶貧模式。搭建首都科技資源與受援地區產業精準對接機制,推進拉薩、青海、南陽等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建設。實施“互聯網+精準扶貧”,成立由100多家互聯網企業參加的互聯網公益聯盟。組織院士專家十堰行、南陽行活動,深入近100家單位解決各類技術難題。引導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專家提供先進實用技術援助,輸出科學養殖、“凈菜車間”等152項技術。
金融支持扶貧模式。與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合作,為受援地區脫貧攻堅提供金融支持。國開行以優惠利率、較長貸款期支持北京企業到貧困縣投資,2018年發放貸款4.98億元。啟動“保險+健康扶貧”行動,在青海玉樹州、新疆和田和兵團十四師為8875名16歲以下貧困兒童提供公益大病醫療保險。
扶智扶志新模式。開展各類干部人才和致富帶頭人培訓3.4萬人次,接收受援地區干部人才來京掛職2300多人次,提高扶貧脫貧的能力。支持《藏地彩虹》、烏蘭牧騎等150多場演出,組織首都藝術家赴受援地區義演等,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熱情,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2019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北京市將以更大的決心、更精準的舉措、更過硬的作風、更扎實的工作,推動扶貧協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為全面建成小康貢獻首都智慧力量!
相關標簽:北京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