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天麻義叫赤箭、定風草、水洋芋,系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貴重藥材,藥用部分為地下塊莖,天麻味甘、性平,具有平熄肝火、益氣定驚、養肝和解除痙攣的作用。人工地道栽培的天麻與野生天麻在形態和功效上均無明顯區別,因此發展天麻的人工栽培是解決野生天麻日益減少的有效措施。地道(或地洞)冬暖夏涼,適合于天麻生長發育,是栽培天麻的理想場所。地道栽培天麻產量高、技術簡便、投工少、成本低、易管理,并可避免較大程度的人、畜、病蟲危害。
由于天麻不能自養,其成長必須由密環菌供給基本營養。密環菌屬傘菌目,傘菌科,傘菌屬,是一種食、藥兼用菌。其與天麻有一種特殊的共生關系,在人工栽培時,需在適宜的木材上培養密環菌作營養基質。
1.地道的選擇栽培天麻的地道應具有下列條件:①地道在冬天應有一個多月10℃以上的低溫期;②夏季氣溫不宜超過28℃,以利天麻越夏生長;③地道兩端應有可關閉的洞口,以利調節洞內溫濕度。一般以淺層地道為宜。栽培前將地道清掃干凈、平整,靠兩壁開小水溝,最好將內壁進行粉刷,并用硫磺或甲醛薰蒸殺菌。
2.栽培時間下種期為1~2月,此時地道溫度一般在12℃左右,密壞菌可以生長,而天麻還處于休眠期:到3~5月(氣溫上升到15℃以上)時,天麻開始發芽而密環菌已長好,并已與天麻建立了共生關系。
3.培育苗材在栽種天麻前2~3個月建筑菌材窖,其方法為:地上一層鋪上磚或卵石,磚塊之間留1厘米的縫,以利通氣排水,再在上面搭寬1米,高45厘米的磚池,長度則按菌材數量而定。上下磚塊之間不必粘合,左右磚塊間留1厘米的縫。填料用稻殼、黃砂的混合物(體積比1∶1),含水量約30%,先鋪6厘米的填料,再鋪含水量為40%,砍有魚鱗口和80厘米的新材段木。在新材段術邊放種菌材數根,用填料填平縫隙。如上法另鋪第二層,可鋪4~5層。最后用含水量為50%左右的填料覆蓋4~5厘米。每隔3~5天檢查一次填料含水量,如含水量不足,應灑水保量。平時注意松土通氣,有利菌索生長。培育良好的菌材會有大量菌索突出地面。
4.培育天麻在地道中一般用磚建堆窖栽培最為實用。堆窖的建造方式與菌材窖同。在窖底鋪6厘米厚的木屑(或稻殼)和砂的混合填料(體積比為1∶1),并排放菌材,菌材之間相距3~4厘米。用填料填充空隙,使菌材呈半掩埋狀態。在每根菌材的兩端和魚鱗口處都放一個種麻。在緊靠菌材上方放覆蓋物。厚度以菌材被淺埋為宜。如此法共可鋪2~3層,每層澆足水分,最后覆蓋12厘米厚的覆蓋物,并澆足水分,水分含量以表面不干為度。
地道種天麻可以采用有性繁殖法。可將天麻新種子撒于菌材上,一年半后可產出箭麻、白麻和米麻。無性繁殖則通常在當年11月至次年3月進行。一般用白麻、米麻做種麻,栽于菌材兩側。種麻密度為300克/平方米。通常上層產箭麻多,下層產白麻多。
由于地道溫度穩定,但濕度變化大,因此,控制基料、空氣的濕度是關鍵,一般11月至翌年3月氣候干燥,可在稻殼、河沙料上鋪一層稻草,用灑水壺灑水補充水分。8~10月份地道潮濕;可用風機鼓風加大通風通氣量來進行調節。
天麻栽培前期,由于密環菌與天麻尚未結合;天麻也未萌發,填料含水量應控制在25%左右,含水量過高會影響密環菌生長并使種麻腐爛。中期時由于天麻萌發,迅速生長,需水量漸高,這時填料含水量應達50%左右,并輕澆,勤澆,澆水后如填料板結應及時松土。在箭麻形成后應降低濕度,以防腐爛。
天麻腐爛的原因有:連年使用填料、填料含水量過多、菌材受雜菌感染。天麻主要的蟲害為偽葉甲,可捕殺或藥殺。
5.采收天麻生長期較長,一般在秋末冬初收獲,收獲時將各類天麻分開,箭麻除留種外,其余加工或藥材,一般小白麻宜作種麻。不立即栽培的種麻,應去掉尾部營養繁殖莖,涼干1~2天,用木箱保存。保存方法如下:鋪一層種麻,再覆一層黃砂,再放一層種麻,如此上放4~5層。木箱應放置在冬季低溫達4℃的地面。冬眠后天麻生長力較強,應勤視察,若表面3~5厘米的砂干了,應適量噴水,以防天麻干縮,灑水要少而勻,過重過勤會使天麻腐爛。一般地面保存的種麻在4月上旬普遍發芽,所以在地面保存45~60天更有利于天麻的生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