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4~19毫米,翅展32~34毫米。體黃褐色或灰褐色。前翅灰黃色,翅面橫線不明顯,但腎狀紋、環狀紋、棒狀紋清晰。翅中央及外緣暗褐色。后翅白色,前緣略帶黃褐色。
卵:半球形,直徑約0.5毫米。卵殼表面有縱脊紋16~20條。
幼蟲:成長幼蟲體長33~43毫米。黃褐色,有光澤。體表多皺紋,顆粒不顯著。臀板由中央黃色縱條劃分為2塊黃褐大斑。
蛹:體長15~20毫米。第四腹節背面中央有稀疏不明顯的刻點。
2、發生規律
黃地老虎以幼蟲和少量蛹在寄主田和雜草地越冬。越冬幼蟲第二年春季3月中旬化蛹,4月上旬開始羽化為成蟲。蛾卵盛發期在5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為5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幼蟲為害盛期。以后各代發蛾高峰期分別出現在7月中旬、9月中旬和10月下旬。
成蟲趨光性強,雌蛾多產卵于土表根茬、草稈及多種雜草葉片上,常幾十粒成串排列。幼蟲晝伏夜出。初孵幼蟲取食寄主幼苗的嫩葉和生長點,1~2齡幼蟲咬食呈小孔或缺刻,3齡以后多在表土層取食莖基部,可咬斷嫩莖,或在較粗莖基部咬成殘缺。為害嚴重時大量幼苗莖部被咬斷或莖基殘缺,以致凋萎死亡。有時部分幼蟲還能爬至幼苗頂端取食,咬斷嫩頭。
黃地老虎第一代幼蟲為害程度與越冬基數和越冬幼蟲齡期有關,如越冬的高齡幼蟲蟲量大,次年春季成蟲數量亦大,第一代幼蟲為害重。黃地老虎不耐高溫,第二代發生期正值炎夏季節,往往發生量較少,在我國華北、華東地區,一般年份以第一代幼蟲為害為主。該蟲對雨水和濕度要求偏低,故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區為害較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