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從澳大利亞南澳生殖與發育研究院引進的一種是自然繁殖60倍的綿羊快速繁殖技術―――羔羊高效超排胚胎移植技術獲得成功。該項技術的引進,為北方肉用綿羊新品種的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據國家肉羊新品種培育項目主持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賈志海介紹,為了滿足我國養羊生產對優良肉羊的需要,擺脫肉羊品種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北京創新科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合作,進行北方肉用綿羊新品種培育。在新品種培育過程中,引進國際先進繁育技術―――羔羊高效超排胚胎移植(JIVET)技術。經過3年的辛勤工作,現已建立了有一定數量、生產性能表現良好的雜交二代基礎群,進入橫交固定的選育階段,這標志著我國自主培育的肉用綿羊新品種的雛形已經形成。
賈志海教授說,羔羊高效超排胚胎移植技術,是由澳大利亞南澳生殖與發育研究院研究開發的快速繁殖技術,目前居國際領先水平。應用這項技術,每只供體羔羊每次超排平均可獲得成熟卵母細胞60~80枚,通過體外受精,胚胎體外培養和胚胎移植等技術,可獲得10~20只后代。據此,一只母羔到7月齡時就可以生產10~20只后代。如果后代中的5~10只母羔繼續用該技術繁育下一代,那么,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一只供體羔羊最少能夠產生250只后代,其效率最少是成年綿羊常規胚胎移植的20倍,是自然繁殖的60倍。此項技術的引進成功,對加速良種育成的進程,優良種羊的擴繁有重要作用。
據《中國羊品種志》資料統計,我國綿羊品種有50個,其中培育品種9個,多數為毛用羊品種,地方品種占31個。在31個地方品種中,除了特殊用途的羊品種外,基本都用于羊肉生產,但其作為羊肉生產的主體,缺乏肉用綿羊應具備的特點。新品種特點是早期生長發育快,體格大,成熟早,胸深寬,背腰平直,肌肉豐滿,后軀發育良好。例如,我國著名的地方優良品種―――小尾寒羊,雖然具備了生長發育快、早熟、繁殖率高的特點,但在體形外貌及產肉性能方面尚有不足。而肉用綿羊新品種的培育是以小尾寒羊為母本,通過雜交、橫交固定、選育提高三個階段進行。新品種特點是早期生長發育快,體格大,成熟早,胸深寬,背腰平直,肌肉豐滿,后軀發育良好。
賈志海教授告訴記者,肉用綿羊新品種雛形的形成,為新品種的育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對提高我國肉用羊生產水平和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牧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