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鷓鴣具有營養價值高、生長快、管理簡單、飼料轉化率高、繁殖力強等特點,所以備受廣大養殖愛好者寵愛。飼養鷓鴣是-種很有前途的特禽養殖好項目,F將其關鍵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①提供適宜的溫、濕度
鷓鴣生性喜暖怕濕,對過冷過熱比較敏感。由于鷓鴣出殼時體重僅有13-14克,雖全身被毛,但其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因此,溫度是否適宜則是育雛成敗的關鍵。經生產實踐證明,雛鴣第l周溫度要求為36-37攝氏度,以后每周降1-2攝氏度至12周齡,具體溫度應當根據雛鴣表現情況而靈活掌握。
②提供良好的室內生活環境
雛鴣生長快、代謝旺盛,再加上人工飼養密度增大,所以室內需要具有充分的新鮮空氣,才能滿足雛鴣快速生長、健康發育的需要。為此,要在保證室內溫度的前提下,搞好通風換氣,3周內可打開天窗換氣,此后可選擇溫暖、無風天氣打開前窗換氣,絕對禁止冷風直接吹到雛鴣身上。
室內環境消毒和器具衛生對雛鴣成活率的提高影響很大,為此,每天要清洗水槽2-3次,每次上料前必須將料槽中的余料清理干凈,水槽、料槽每2-3天用高錳酸鉀水溶液洗滌1次;室內的糞便要及時進行清除,每周應消毒2次。
③提供適宜的光照強度
適宜的光照時間和強度對鷓鴣的-生都起著很大作用,因此,要配備科學的光照管理。對種鴣來講,0-l周24小時光照,強度為15-20勒,l周后采用16小時光照,強度5勒,此時光照太強,很容易導致鷓鴣啄癖的發生,所以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后則應逐漸減少光照時間至自然光照止。肉鷓鴣從第2周可采用每日20小時光照,強度5勒,-般能看見采食即可。
④適時調整舍內飼養密度
鷓鴣在育雛期內,其舍內飼養密度應當根據生長階段、環境溫度、育雛方式等來確定。密度過大會限制其活動范圍,易于發生啄斗或擠壓,從而會影響生長發育及鷓鴣成活率,若過小則會降低房舍、器具及人工利用率,從而降低經濟效益。其參考密度為:1-10日齡80只/平方米;11-30日齡50只/平方米;31-90日齡5只/平方米。
⑤適時開食與飲水
鷓鴣出殼24小時內必須給予清潔的溫水,-般在接雛后1-2小時給水,大部分雛鴣飲水后即可開食,開食時將開食料撒于餌料板或報紙上誘食,-周后改用食槽。開食料要求柔軟,易于消化且富有營養,可用玉米面加雞蛋,也可用配合飼料。舍內要設置足夠的槽位,食槽、水槽交錯放置,以便吃料后就能喝到飲水。應根據-定標準供料,余料及時清理干凈。建議標準每只投料量為:1周齡8克/天,2周齡13克/天,3周齡18克/天,4周齡21克/天,5周齡23克/天,6周齡25克/天。
⑥搞好馴養,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鷓鴣野性較強,還不能完全適應人工馴養環境,出殼后第1天就應給予-定程度的環境刺激,諸如光照實行明暗交替,飼喂次序及操作程序改變,聲音刺激等,使之盡快適應人工馴養環境,使其獲得多種不同印象,以盡量減少今后飼養管理中的應激現象的發生。
(2)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育成期的鷓鴣可采用舍內地面散養方式,室內鋪設干凈、新鮮、柔軟墊草,有條件可采取網上平養。地面散養,應外設與室內相同面積網室運動場。在該種飼養方式下飼養條件要求。
①密度
7-10周齡30只/平方米,11-28周齡15只/平方米。
②光照要求
育成期每天應給予14小時光照,強度為5-10勒。
③修喙
修喙在10周齡前后進行,應在晚上實施修喙。其方法是用家禽用的斷喙器,上喙切1/3-1/2,下喙切1/4-1/3,兩邊用剪刀修齊。
④飼喂方法
種鴣使用配合飼料,每日飼喂3-4次,每日喂料量30-35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每2周要抽測5%-10%個體體重,若發現均勻度不整齊,應當采取及時分群,對弱鴣應加強飼養管理,其-般管理與雛鴣同。準備留作種用的鷓鴣,應根據抽測結果,若超過標準體重,即考慮限止飼喂,以免過肥而影響將來的產蛋性能。-般體重參考標準如下:7周齡195-205克,8周齡240-250克,10周齡310-320克,12周齡380-390克,14周齡490-500克,16周齡600-610克。
⑤疫病防治
鷓鴣的免疫主要采用新城疫免疫,其免疫程序是:
7-10日齡,新城疫II系滴鼻點眼+1/2劑量滅活油苗頸部皮下注射,25-30日齡,新城疫II系滴鼻點眼十1劑量滅活油苗頸部皮下注射,80日齡視HI效價可補注I系苗1次。
鷓鴣的疾病防治前期主要預防球蟲病及慢性呼吸道病,后期主要預防沙門氏菌感染,尤其是要重視預防盲腸肝炎(黑頭。。
(3)成年種鴣的飼養管理
鷓鴣飼養至28周齡,應當進行第2次個體選擇,然后按1:3的比例進行組群,實行分籠飼養。在此期間的飼養管理要點是:飼喂營養全價的配合飼料,加上精心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以及安靜穩定的生存生活環境。
①飼料與飼喂要求
種鴣選擇完畢后,應當及時調整飼料的營養水平,適當提高產蛋鴣配合料營養水平,粗蛋白質18.2%、粗纖維2.9%、鈣2.3%、磷0.69%。另外,產蛋鴣飼料品種不能多變,而且質量要有保證,禁止喂發霉變質飼料。同時要求飼喂程序不宜隨意變動,喂料數量及配合料營養水平可隨產蛋量上升適當增加,但其變化應當是-個漸進過程,不能突然改變。
②溫、濕度控制
鷓鴣產蛋期的適宜溫度為7.5-24攝氏度,理想溫度為16-17攝氏度,溫度適宜可促進種鴣的食欲,維持良好的活動性,產蛋量高,受精率高。產蛋期的鷓鴣相對濕度要求也不能忽視,要求的最佳范圍為50%-55%。
③光照要求
在鷓鴣產蛋期內,絕對不能縮短光照時間,但增加光照必須逐漸進行,不宜突然改變。為充分發揮產蛋潛力,-般產蛋期光照保持在15-16小時,光照強度為10.76勒,產蛋后期可適當增至17小時。
④飼養環境要求
產蛋期內應當盡量減少應激刺激,要務必保證鷓鴣舍內的安靜。舍內清潔工作按程序固定人員進行,喂料及飼料品種要保持相對穩定。要讓鷓鴣在開產前就能適應飼養及操作程序,有效避免或減輕產蛋期應激反應。
⑤種鴣利用年限
種鴣-般利用2年,引進的高產品種視其體況可考慮使用3年。但在整個繁殖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光照程序,才能更好地發揮后2年的產蛋潛能,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4)肉用仔鴣的飼養管理
肉用仔鴣的飼養管理可參照前面的育雛、育成期的飼養管理,但也要有所側重:在2周齡后,應當適當提高飼料能量和蛋白質的水平,同時,還要增加飼喂次數,每天可增至6次;要針對生長不同時段的要求給予不同的溫度,第1周為36-35攝氏度,此后每周降1-1.5攝氏度至12周齡24攝氏度,維持恒定應當盡量減少應激因素影響,避免過強的光照、刺激性氣味、噪聲、粗魯捕捉等。肉仔鴣最好實行全進全出制。實踐證明,肉仔鴣最佳上市周齡為14-16周齡,此時仔鴣羽毛生長完全,體重已達500-600克,飼料轉化率最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