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潰瘍性腸炎又叫鵪鶉病,是由一種生長在泥土中的革蘭氏陰性厭氧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該病除感染鷓鴣外,雞、火雞、鴿子、鷓鴣等很多禽類都能感染。典型的病變特征是:整條腸道有許多深陷的潰瘍,潰瘍灶呈圓形,嚴重時從腸管外即可看到:另一特征病變為肝臟有黃色局限性病灶,有花斑狀壞死區。現將一鷓鴣潰瘍性腸炎病例介紹如下。
一、發病情況。該養殖戶地面平養鷓鴣3000多只,自入夏以來有少數鷓鴣沒有任何病狀即陸續死亡。該養殖戶認為可能是氣候因素和自己注射疫苗引起的應激反應,所以只簡單投喂一些抗應激的藥物。但幾天后,病情仍不見好轉,且發病數量在不斷增加,死亡率也隨之上升。到我站就診時,經對十幾只鷓鴣進行剖檢,通過觀察病理變化和細菌培養,確診為潰瘍性腸炎。
二、臨床癥狀。急性死亡的鷓鴣不表現明顯癥狀,慢性感染的鷓鴣拉水樣稀糞,糞便中充滿尿酸鹽,有少數糞便為糊狀。羽毛蓬亂無光澤,后期病鷓鴣精神極度萎靡,目光呆滯,食欲完全消失,站立不穩,最后因脫水衰竭而死。病程一般為2-4天,如治療不及時,死亡率很高。
三、剖檢變化。共剖檢13只死亡鷓鴣,可見尸體消瘦脫水,腸炎、腸道出血,有很多深陷的圓形潰瘍灶,嚴重的剖開腹腔后從腸管外即可看到,其中有1只鷓鴣潰瘍灶穿透腸壁引發腹膜炎,發出臭味;有4只鷓鴣的肝臟有局限性病灶,呈花斑狀壞死區;有1只肝臟布滿灰黃色圓形小病灶。
四、實驗室檢查。刮取小腸潰瘍處粘膜,接種于肉湯培養基置于培養箱,37℃恒溫培養48小時,經革蘭氏染色后鏡檢,發現許多芽孢細小桿菌,確診為潰瘍性腸炎即鷓鴣病。
五、治療。對于病情較嚴重的成年鷓鴣用青霉素1-2萬單位/只肌肉注射,同時在飲水中添加鏈霉素1.1克/升水,第二天劑量減半,以0.001%-0.002%桿菌肽鋅拌料,連用7天,經過治療,3天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7天后,全部恢復正常。
六、總結
1、本病具有典型的腸道潰瘍和肝臟病變,發現如此癥狀可作初步診斷。需確診時應做細菌培養,有條件的可做生化試驗加以鑒定。
2、預防措施:⑴保持禽舍的清潔衛生,尤其地面平養時更要注意;⑵糞便墊料要經常清理,器具要常清洗消毒,并對禽舍定期消毒;⑶平時適當投喂一些抗球蟲藥,預防球蟲病的發生;⑷如養殖戶平時用藥混亂,發病時須做藥敏試驗對藥物加以篩選。平時可選用痢菌凈,鏈霉素、喹諾酮類等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