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雛鷓鴣的培育是飼養鷓鴣中的一項極細致而又重要的工作。雛鷓鴣培育的好壞直接影響鷓鴣的生長發育及經濟效益。
一、育雛前的準備
1、確定育雛方式
購進雛鴣前,必須確定育雛方式(即籠養還是平養),然后根據計劃飼養數,安排好育雛舍。
2、房舍和設備的準備
育雛舍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又可根據需要通風,不能漏雨,地面干燥、可防鼠。全面檢查房舍是否漏雨、門窗是否嚴密,四周是否有鼠洞,門窗必須加鐵絲網,預防鷓鴣飛出房外,并準備好一切飼養用具。
3、場地及用具消毒
進雛前3―5天必須徹底清洗禽舍地板及一切飼養用具(飲水器、飼料桶等),消毒藥為濃度0.1%的新潔爾滅,1:2000的百毒殺以及2%氫氧化鈉。然后待地板干燥后,鋪上墊料或墊布并把育雛用具放入舍內,密封門窗。根據禽舍的體積,按每立方米7克高錳酸鉀、14毫升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封閉至飼養前24小時,打開門窗、驅除異味、氣體后再將門窗關閉備用。
二、培育環境
1、溫度
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重要因素,給雛鴣提供適宜的溫度,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長發育,不當的高低溫是導致疾病發生的應激因素,各齡雛鷓鴣對溫度的要求見下表。雛鴣體小,消化機能較弱,吃料少,產熱不多,而單位體表面積大,散熱多,容易受外界影響。因此應該經常巡舍,觀察鴣群的動態,判斷溫度是否合適。如溫度適當時,雛鴣表現活潑,分散在育雛器內,食欲旺盛;溫度過高時,雛鴣遠離熱源、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多、張口呼吸、糞便稀;溫度過低時,雛鴣互相擠壓、縮頸、食欲減退、堆集在熱源下。
2、濕度
育雛時環境濕度對雛鴣生長很重要,如濕度過大則體表散熱困難、食欲不振、易患病;濕度過低雛鴣羽毛干、易有啄毛、啄肛及啄趾現象。適宜的濕度是1周齡內60―70%,一周后55―60%。
3、通風換氣
雛鴣生長快、代謝旺盛,舍內應有足夠的新鮮空氣,才能使雛鴣生長快。在保證一定溫度的前提下,適當打開門窗換氣,但又不要使雛鴣受涼。
4、密度
各日齡鷓鴣的飼養密度是:1―10日齡每平方米80―100只,10日齡―4周齡每平方米50―60只,4―13周齡每平方米30―35只。
5、光照
出殼一周內雛鴣可實行全日制光照,一周后采用20小時光照,以后隨日齡增大而減少光照時間,且光照不宜太強,每平方米2瓦,否則容易出現啄羽,啄肛、趾等惡癖。
三、科學飼養管理
1、飲水
雛鴣入雛前先準備好0.1%土霉素水,以促進胎糞的排出。此外,在飲水器中放入石子,一方面可預防雛鴣浸進水里濕身致病,另方面又可誘導雛鴣飲水。次日可交替使用水溶性多維或復方維生素B溶液等,以調整雛鴣的食欲。
2、開食
雛鴣開水后,就可開食,初調教時可把飼料撒在墊布上,讓雛鴣采食,2―3天后逐步用飼料桶代替,飼料桶要放在燈光附近,讓雛鴣能看到飼料。1―3日齡的雛鴣可保持全天不斷料,以后每日喂3―4次以增強雛鴣的采食能力。
3、斷喙
如果飼養管理中密度不大時,可避免啄癖的發生,一般不切喙。因切喙對鷓鴣的應激很大。如果措施上達不到要求而發生啄癖時,可在50日齡轉群時一次完成。
四、免疫防病工作
1、禽舍出入口設消毒池,飼養員進入禽舍內應更換衣服、鞋子等,外來人員一律嚴禁進入舍內。
2、堅持全進全出制度,雛鴣飼養與轉群后,要嚴格清洗消毒后方能再進雛鴣苗。
3、勤洗飲水器,勤換墊料或墊布,有利于防病。在多年的育雛實踐中,根據雛鴣不同時期的發病特點,可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預防用藥及免疫程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