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們經過長達15年的秋繁實踐和科學研究,依據種兔秋季生理性換毛和經過夏季高溫高濕“應激”及炎夏長期停配停繁等因素對秋繁帶來的負面影響,采取了秋繁七項技術措施,提高了母兔受胎率。
加強種公兔的飼養。秋季受胎率高低的關鍵取決于公兔,加強秋配前和秋配時公兔的飼養是提高秋配受胎率的主要技術措施。對配種能力較差的公兔,在秋配前3~4星期,加強飼養、提高日糧營養水平。
精料占日糧的比例要達到50%,其中餅類占16%,粗蛋白質含量控制在17%,多種維生素按每百千克日糧添加20克。
制定配種計劃,嚴格選種選配。選擇體大健壯、被毛密度大、產毛量高和繁殖性能好的優秀種兔參加配種計劃,適當多選留青、壯年公兔,以備配種之需。公母比例按1∶2~4為宜,本著優秀配優秀和沒有近親血緣的選配原則,對不符合種用要求的種公兔一律淘汰。
種兔剪毛催情。在秋配前3~5天把養毛期在50天以上、參加配種計劃的種兔進行剪毛,促使種兔提高機體代謝水平,達到催情的目的。
早秋前早配。在立秋前10天左右開始配種,多數母兔發情較明顯且相對集中,只要公兔精液品質優良、配種力強,母兔就易懷孕,群體受胎率也高。
搞好發情鑒定和復配工作。遵循“粉紅早、黑紫遲、老紅正當時”的配種原則,根據母兔陰部顏色變化和腫脹程度觀察鑒定或用公兔爬跨試情,以母兔接受交配為準。完成第一次有效交配后,間隔6~8小時再用同一只公兔進行第二次交配,能顯著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
種公兔的合理使用和配種方法。嚴格按照配種計劃實施配種,公兔每天早晚各達成有效交配1次,每隔2~3天休息1天,防止公兔過于頻繁交配造成母兔空懷或產仔數降低。交配時,要把母兔放入公兔籠內,對個別發情好但不接受交配的母兔,要在人工輔助下強制交配。
搞好妊娠檢查和空懷兔的補配。配種結束后,搞好繁殖記錄,待到8~10天時用摸胎法進行妊檢,如懷孕便進入妊娠期的飼養管理,如空懷要做好下個發情周期的發情鑒定和配種工作,以防漏配或延誤交配時間而影響秋繁。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