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7年8月,某獺兔場種兔群中發生一種以嚴重下痢、脫水和迅速死亡為特征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發病率約60%,病死率達40%,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結合化驗室檢驗,最終確診為獺兔泰澤氏病。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病經過
某養兔場飼養1000只獺兔,其中種兔200多只。8月初在當地連續下雨5天,氣溫連續一周超過30度的情況下,兔群中個別兔出現拉稀癥狀。當時解剖病兔,懷疑是魏氏梭菌,用環丙殺星拌料,效果不明顯,且病情迅速發展,2天后開始出現死亡。后經化驗室化驗,確診為泰澤氏病感染,迅速對大群用土霉素拌料,隔離病兔,用丁胺肌注,青霉素肌注進行救治。
二、臨床癥狀
本病以嚴重腹瀉為主,多呈褐色糊狀至水樣。后肢常粘有糞便。病兔精神沉郁、不食并迅速脫水,常在出現癥狀12-48小時內死亡。少數耐過急性期的病兔表現食欲不振,消瘦。
三、病理變化
病死兔脫水消瘦,后肢污染糞便。回腸末端、盲腸及結腸漿膜、粘膜出現彌漫性充血、出血,腸壁嚴重水腫、增厚,盲腸和結腸內充滿氣體和褐色糊狀內容物。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脾臟嚴重萎縮。肝臟腫大,有許多灰白色條斑狀壞死。少數死亡兔可見心肌上有灰白色條紋斑點或片狀壞死區。個別耐過急性期的病兔腸壁因嚴重壞死與纖維化而增厚,腸腔變窄。
四、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作出初步診斷。用病死兔肝壞死區組織和腸病變部粘膜涂片,姬姆薩染色或鍍銀法染色鏡檢,證明細胞漿內存在毛樣芽胞桿菌,就可以確診。
五、防治措施
及時隔離病兔,加強消毒,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未發病兔群用土霉素拌料,連用五天,并用電解多維或葡萄糖引水增加兔本身的抵抗力,用丁胺肌肉注射6萬/只,一天一次,連用三天,病情輕的很快得到控制,發病急的來不及治療就死亡。二周后不再有新的病例出現,大群基本上得到控制。
六、小結
本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病兔的糞便以及被污染的飼料、飲水和墊草都是主要的傳染源,健康兔接觸后即可感染。病菌侵入小腸、盲腸和結腸的粘膜上皮,開始時增殖緩慢,組織損傷甚少,多呈隱性感染。一旦有各種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應激因素存在時即可誘發,病菌就會趁機迅速繁殖,引起腸粘膜深層組織壞死,出現全身感染,造成組織器官嚴重損害。
據調查分析,這次發病很可能早已感染此病呈隱性狀態。由于氣候發生驟變及飼料霉變等應激因素的刺激而誘發了本病的暴發。
通過對本病的治療,發現用丁胺聯合土霉素及電解多維治療效果明顯,以供同行參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