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病原及感染情況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于多種動物和人的紅細胞表面、血漿及骨髓液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現該病已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并已在人、多種家畜、家禽和野生動物中發現。到目前為止,家兔病歷報道僅幾篇文章,而據筆者了解,其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流行特點
該病的發生有明顯季節性,多在溫暖季節,尤其是吸血昆蟲大量孳生繁殖的夏秋季節感染,表現隱性經過或散在發生,但在應激因素如長途運輸、飼養管理不良、氣候惡劣、寒冷或其他疾病感染等情況下,可使隱性感染獺兔發病,癥狀加重,甚至發生大批死亡,呈地方流行性。
三、臨床癥狀
獺兔尤其是幼小獺兔臨床表現為一種急性、熱性、貧血性疾病。患病獺兔體溫升高為39.5℃~42℃,精神萎頓,食欲減少或廢絕,結膜蒼白,轉圈,呆滯,四肢抽搐。個別獺兔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前肢有輕度水腫。乳獺兔不會吃奶。少數病獺兔流清鼻涕,呼吸急促。病程一般3天~5天,多的可達1個星期以上。病程長的有黃疸癥狀,糞便黃染并混有膽汁,嚴重的出現貧血。血常規檢查,獺兔的紅、白細胞數及血色素量均偏低。淋巴細胞、單核細胞、血色指數均偏高。一般仔獺兔的死亡率高,病過的仔獺兔發育不良,成為僵兔。懷孕母獺兔患病后,極易發生流產、早產或產出死胎。
根據病程長短不同,該病分成以下病型。
急性型:此型病例較少。多表現突然發病死亡,死后口鼻流血、全身紅紫、指壓褪色。有的患病獺兔突然癱瘓,飲食俱廢,無端嘶叫或痛苦呻吟,肌肉顫抖,四肢抽搐。死亡時,口內出血,肛門排血。病程1天~3天。
亞急性型:患病獺兔體溫升高達39.5℃~42℃,死前體溫下降。病初精神萎頓,食欲減退,飲水增加,而后食欲廢絕,飲水量明顯下降或不飲,患病獺兔顫抖,轉圈或不愿站立,離群臥地,尿少而黃。開始兔便秘,糞球帶有黏液或黏膜,后來拉稀,有時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現。后期病獺兔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皮膚有出血點。有的病獺兔兩后肢發生麻痹,不能站立,臥地不起。有的病獺兔流涎、呼吸困難、咳嗽、眼結膜發炎。病程3天~7天,死亡或轉為慢性經過。
四、病理變化
剖檢急性死亡病例,尸體一般營養癥狀變化不明顯,病程較長的病兔尸體表現異常消瘦,皮膚彈性降低,尸僵明顯,可視黏膜蒼白,黃染并有大小不等暗紅色出血點或出血斑,眼角膜混濁,無光澤。皮下組織干燥或黃色膠凍樣浸潤。全身淋巴結腫大,呈紫紅色或灰褐色,切面多汁,可見灰紅相間或灰白色的髓樣腫脹。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皮下組織及肌間水腫、黃疸。多數有胸水和腹水,胸腹脂肪、心冠溝脂肪輕度黃染。心包積水,心外膜有出血點,心肌松弛,顏色呈熟肉樣,質地脆弱。肺臟腫脹,有出血斑或小葉性肺炎。肝臟有不同程度腫大、出血、黃染,表面有黃色條紋或灰白色壞死灶,膽囊膨脹,膽葉濃稠。脾臟腫大,呈暗黑色,質地柔軟,切面結構模糊,邊緣不齊。腎臟腫大,有微細出血點或黃色斑點,腎盂水腫,膀胱充盈,黏膜黃染并有少量出血點。胃底出血、壞死,十二指腸充血,腸壁變薄,黏膜脫落,其他腸段也有不同程度的炎癥變化。淋巴節腫大,切面外翻,有液體流出。軟腦膜充血,腦實質有微細出血點,柔軟,腦室內腦脊髓液增多。
臨床診斷要點:黃疸、貧血和高熱,臨床特征表現為全身發紅。
五、預防和治療
1.預防 整個兔群用阿散酸和土霉素拌料,阿散酸濃度為0.1%,土霉素濃度為0.2%。
2.治療 ①四環素、土霉素,每千克體重40毫克,或金霉素,每千克體重15毫克,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連用7天~14天。②血蟲凈,或三氮味、貝尼爾,每千克體重5毫克~10毫克,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0%溶液,靜脈注射每天一次,連用3天。③新胂凡納明(914),每千克體重40毫克~60毫克,以5%葡萄糖溶液溶解成10%注射液,靜脈緩慢注射,每日一次,隔3日~6日重復用藥一次。④碘硝酚每千克體重15毫克,皮下注射,每日一次,連用3天。⑤黃色素按每千克體重3毫克,耳靜脈緩慢注射,每日一次,連用3天。⑥磷酸伯喹的強力方焦靈注射液1.2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連用3天。⑦磺胺-6-一甲氧嘧啶鈉的方腫紅全效注射液20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連用3天。
此外,用安痛定等解熱藥,適當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等,病情嚴重者還應采取強心、補液,補右旋糖苷鐵和抗菌藥,注意精心飼養,進行輔助治療。作者單位:河北農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