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野兔肉質細嫩、香醇、味美,并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膽固醇含量很低(僅為0.4%),是消費者特別是心血管患者及肥胖者理想的動物蛋白食品。野兔家養成為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由于需要較高的管理技術,在很多地方還處于試養階段,還沒有形成規模,野兔的供應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發展前景看好。我所于2006年引進種兔5組,采取圈養的方式進行飼養并獲得成功。為了使這一產業在黔東南自治州得以推廣,現將野兔家養的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1圈舍的準備
根據不同的條件,可修建磚混結構的圈舍,也可利用廢棄的豬圈、牛圈、羊圈和雞鴨舍稍加改造后進行飼養。如果是木板結構的圈舍就需要用磚砌成80~100cm高的墻,以免野兔啃咬木板,破壞圈舍逃逸出去。在改造或修建圈舍時要充分考慮到通風、采光、保溫、防潮,創造一個冬暖夏涼的飼養環境,這樣才能提高野兔的生產能力和出欄率。圈舍地面要用水泥抹平,以便于清潔衛生。由于野兔喜干怕潮,所以在圈內應鋪上墊網,墊網離地面高度約40~50cm,這樣可防止兔球蟲病和爛腳病。墊網可用電焊網(孔徑>1cm)或楠竹片制成,竹片的間距應根據野兔的不同生長階段來確定,幼兔約為1cm,青年兔約為1.5cm,成年兔約為1.8cm較為理想。所以在考慮圈舍的布局時一定要將圈舍分為幼兔飼養區、青年兔飼養區、成年兔飼養區、繁殖兔飼養區、產仔區和病兔隔離區,只有合理的布局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圈內要留有通道,以便于生產操作,同時墊網下的地面要做好排尿溝,因兔的排尿量大,大量的尿液可通過尿溝排出圈外。圈舍建好后要充分清洗,然后用燒堿之類的消毒藥徹底消毒后待用。
2野兔的引種
野兔的引種關系到飼養的成敗,引種時應考慮到品種、系譜、免疫、月齡和相關的其他疾病等因素。購種時要對野兔進行全面檢查,觀察兔的精神狀態及糞便情況,兩眼要有神,兩耳要豎立,四腳粗壯有力,膘情中上;公兔睪。丸要發育正常、對稱;母兔外陰正常,乳頭對稱并在4對以上。引種時公母比例以1∶5為宜,能節約成本。種兔到場后要觀察10~15天,在這期間應對種兔進行驅蟲、編號、預防注射等。
3種兔繁殖期的飼養管理
將每組種兔放入事先固定好的飼養欄內,讓其自由交配,每隔15~20天檢查一次,看其是否受孕。檢查方法是:右手提起后頸寬皮,使頭面向內,左手托住母兔的下腹,拇指、食指和中指同時向后腹腔摸索,摸到有花生粒樣大小、橢圓形、柔軟而有彈性、滑來滑去不易固定的東西時,說明母兔已經有孕胎。如果檢查到沒有受孕的母兔,要分析原因,必要時用藥物催情使其配種受孕。用藥物催情配種在生產實踐中證明是可行的,可使母兔有計劃地進行繁殖生產。
母兔懷孕期約30~35天,臨產的母兔采食減少或不吃,銜草做窩(有些母兔沒有這種現象),拉毛墊巢(部分母兔不拉毛),情緒不安,最主要的特征是臨產的當天能從乳頭擠出奶汁(這是筆者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最重要的一條經驗)。這時就要將產仔箱準備好,在箱內鋪上干凈柔軟的墊草后,將母兔轉入其內,對不拔毛的母兔可采取人工助拔,使窩內有足夠的毛,特別是冬天,兔毛有助于仔兔的防寒保溫。在產仔過程中切勿驚擾母兔,要讓其安靜生產,因野兔怕驚擾,所以無需接產,只要產后護理就行了。母兔產仔時會本能地逐個將仔兔身上的血漬和胎液、胎膜舔凈,咬斷臍帶并將胎盤吃掉。產仔完后的母兔可將其暫時移出產仔箱,待5~8小時后再讓其喂奶。對初產的母兔往往要采取強制喂奶,連續訓練幾次后就能主動喂奶了。產仔剛結束的母兔應該供給一些糖鹽水和新鮮的青草。對難產的母兔可用藥物進行助產,效果很好。仔兔每天喂奶1~2次即可,無需增加飼喂次數。每次喂完奶后檢查一下仔兔是否吃飽,吃飽奶的仔兔腹部皮膚紅潤而有光澤,肚子圓滾,安靜。冬季應注意給仔兔保溫,在產仔箱內放25~40W的燈泡即可達到保溫的目的。
4幼兔期的管理
仔兔斷奶后到3月齡之間稱為幼兔期。幼兔的抗病能力很差,很容易感染上疾病,所以飼養管理水平要求很高。應按體重大小、強弱分群,每10~15只為一群。要經常保持圈內清潔、干燥、通風、不潮濕,飼草飼料要絕對衛生,喂給優質的牧草,如菊苣、黑麥草、三葉草等,在缺草的時候也可喂些野草、白菜、苕藤和槐樹葉等。每天按"兩精三青"飼喂,次數不宜多,分早、中、晚三次喂給即可,喂量不能過多,青料自由采食,做到喂量剛夠不剩,精料則控制在八成飽。精料的蛋白質含量控制在17%~18%即可。在雨季和冬季要注意疾病的預防,因為這兩個季節發病率特別高,要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和早治療,使幼兔順利過渡到青年兔期。在幼兔期要特別注意圈內的清潔衛生,注意通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每周對圈舍消毒一次。
5青年兔期的飼養管理
幼兔飼養到3個月后即進入青年兔飼養期,在這個時期野兔的抗病能力相對增強,管理上適當可粗放一些。公母兔要分開飼養,以免過早交配,影響其生長發育。飼養上以青粗料為主,補充礦物質飼料,喂量可適當增加,粗料不限。5個月后作種用的要開始限制精料的喂量;不作種用的則任其采食,育肥后出欄上市。野兔飼養5~6個月后即達到成年兔的體重,這時就可考慮配種繁殖下一代了。
6野兔易發疾病的防治
6.1兔病毒性出血癥(兔瘟)該病對野兔危害極大,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一旦暴發會給野兔養殖戶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目前還沒有特殊的藥物來對其進行治療,所以一定要以預防為主。45日齡以上野兔均可用兔瘟弱毒疫苗或組織苗頸部皮下注射,每只1ml,每6個月注射一次,可以很好地預防該病。
6.2巴氏桿菌病本病是一種條件性傳染病,一旦野兔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易突發該病,往往見不到任何癥狀就突然死亡,是威脅野兔養殖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如果懷疑兔群發生該病后要立即用青、鏈霉素混合肌肉注射治療,可很好控制本病。
6.3球蟲病球蟲病是一種原蟲病,主要是因為圈舍衛生差,不經常換墊料而引起的一種寄生蟲性傳染病,對幼兔的危害性大,如不注意會引起整窩幼兔死亡。發現該病后立即對整窩幼兔進行預防性投藥,用磺胺甲基嘧啶拌料喂幼兔,連用4~5天即可控制該病,同時用消毒液消毒圈舍。
6.4疥癬病疥癬病是一種皮膚寄生蟲病,對野兔的危害性大,如不進行有效治療會影響野兔的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亡。用1%~2%敵百蟲溶液給病兔涂擦治療,每日2次,連擦2天,之后隔7~10天再用藥2日,同時用敵百蟲溶液消毒圈舍,可使該病得到較好的控制。
6.5大腸桿菌病1~3月齡的幼兔易感染本病,青年兔偶有發生,成年兔較少發生。幼兔感染該病后死亡率為80%以上,而且傳染迅速,特別是在雨季、冬季、飼養管理低下和突然改變飼料時極易發生,所以要早發現早治療,發現較晚的病兔治愈率很低。治療藥物可選慶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等。
6.6腹瀉腹瀉是各種月齡野兔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而且難以治愈,成為野兔飼養中的一大難題,常以頑固性腹瀉為主,很多藥物均難以奏效。主要是通過加強對野兔的飼養管理,注意野兔的防寒保暖,注意飼草飼料的清潔衛生和調節飼料來預防,發生該病要查明病因并進行對癥治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