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光照對家兔的影響
⒈光照對性成熟的影響。短光照尤其是持續黑暗,抑制生殖系統發育,性成熟延遲。這種影響通過松果腺起作用,視網膜感受到光刺激后,調節支配松果腺神經的活性,這些神經釋放一種遞質,控制松果腺形成5-羥-吲哚-鄰甲基轉移酶,此酶控制褪黑色素(MLT)的合成。MLT主要是在黑暗下進行合成,它可抑制垂體合成和釋放促性腺激素;延長光照可減少MLT的產生,減少其對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從而影響繁殖機能。生產中發現,春季出生的仔兔,生后處于日照時間延長的環境,其性成熟時間較秋后出生的仔兔提前1~2周。
⒉光照對繁殖的影響。法國國家農業科學院的研究表明,兔舍內每天光照14~16小時,光照每平方米不低于4瓦,有利于繁殖母兔正常發情、妊娠和分娩。公兔喜歡較短的光照時間,一般需要12~14小時,持續光照超過16小時,將引起公兔睪丸重量減輕和精子數減少,影響配種能力。又據資料介紹,在20~24℃和全暗的環境條件下,每平方米補充1瓦光照2小時,母兔雖有一定的繁殖力,但受胎率很低,一次配種的受胎率只有30%左右;若光照增加到每平方米15瓦、光照12小時,則一次配種受胎率可達50%左右。在相同光照強度下連續照射16小時,母兔的受胎率可達65%~70%,仔兔成活率也可明顯提高。因此,增加光照強度和時間可明顯提高母兔的受胎率和仔兔的成活率。
光照對家兔繁殖的影響與營養有協同作用。筆者研究發現,在短日照的冬季(日光照時間10~12小時),母兔長期處于乏情期,正常發情的母兔低于20%。當增加光照時間每天達到14~16小時后,母兔的發情率增加到60%左右。在增加光照的同時增加營養,特別是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E,使之分別達到10000單位/千克和50毫克/千克,母兔的發情率可達到90%左右。
⒊光照對生長和被毛的影響。光照對于生長和產毛都有一定影響。由于光照有助于性腺的發育,促進家兔性成熟。性機能的亢進影響采食和生長,因此,養兔發達的法國以弱光育肥獲得理想的效果。光照可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有助于被毛的生長。
生產實踐中發現,室外籠養的獺兔,長期受到陽光直射,被毛逐漸變得發污、粗糙而無光澤。而處于室內籠養的獺兔,被毛白凈而有光澤。這說明陽光直射對毛纖維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
⒋光照對換毛的影響。由于家兔每年兩次季節性換毛,而季節性換毛發生在春季的3~5月和秋季的9~10月,日照時間由短變長和由長變短,均發生被毛的脫換現象。由短變長時,開始生長夏毛,而由長變短時,開始生長冬毛。在養兔實踐中,成功地利用光照與被毛脫換的規律,在夏季逐漸減少光照時間,可促進冬毛生長,被毛提前成熟。
⒌光照對其他的影響。光照與溫度和濕度有一定的聯系。充足的光照可以保持兔舍干燥,并不利于病原菌的繁殖。而黑暗的環境,往往潮濕污濁,寄生蟲病容易發生。因而,適當的光照對于疾病預防是益的。一些疾病,尤其是寄生蟲病(如疥癬病)和真菌病(如皮膚霉菌病,尤其是小孢子真菌皮膚病),與兔舍內的光照、濕度和溫度有直接關系。光照不充足,濕度大,而溫度較高,有助于這些疾病的發生和傳染。
二、光照的控制
根據已有的研究結果,對不同生理階段的家兔采取不同的光照制度,在不同的季節和地域,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去合理設計光照程序。
我國養兔多以自然光照為主,人工光照為輔。如某地區冬季光照時間11小時,而母兔繁殖需要16小時,二者差距5小時。那么,人工補充5小時即可。可采取早補(即日出前補充5小時)或晚補(即日落后補充5小時),也可以早晚補(即日出前和日落后各補充一定時間)。對于光照時間較長的季節,需要縮短光照時間,但目前我國多數兔場沒有采取措施。可設置窗簾黑布控制光照,尤其是對于育肥兔是有必要的。
在全封閉的兔舍,實行程序化控光可獲得滿意的效果。兔舍安裝光照程序控制器,儀器內芯由電腦芯片經組裝而成,能自由設置程序,開關漸明漸暗時間達30分鐘,模擬自然陽光,對兔群無應激。
生產中,很多養兔場(戶)對于光照與家兔的關系不甚清楚,多數采用自然光照,應該縮短的不縮短(如育肥兔),而應該延長光照的時候又沒有延長(如冬季的繁殖母兔),給生產造成一定的損失。規;B兔是我國兔業發展的方向,而光照的人工控制更顯得重要。深入研究光照對家兔的影響,靈活運用這些規律,無疑,對于提高家兔的生產性能將起到促進作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